課前電車漫遊(夢境連載·第五篇)

夜间意识备忘录
·
·
IPFS
·
一場從日式校舍出走的小型自由行夢境

夢裡我又穿上校服。不是內地那種千篇一律、醜的要死的運動服款,而是一套介於水手服與私校制服之間的搭配,剛過膝的百褶裙配白色短袖襯衫,剪裁貼合,顔色柔和,合適得像專屬定製私服。

我住進了一家日本寄宿家庭。房子是傳統和式佈局,木滑門、榻榻米、被陽光曬得泛黃的格子窗紙。房間很多,也很寬敞,住在這里的除了我,有一位每天狂練肌肉、從不說廢話的運動系男子,還有一位氣質纖弱卻已獨自購房的閲讀型女孩。

這里似乎是家校一體的管理模式。

每天早上八點前,我喜歡隨便跳上一輛電車,漫無目的地亂晃。路上有匆忙通勤上班的路人,站臺上有很多穿着水手服風格明顯的校服學生,我喜歡觀察這些神色匆匆的人類。在電車上呆上二三十分鐘,我就跳下電車,鑽進陌生街道,像一顆脫軌的小行星在太空里漫遊。校長對我的行為總是欲言又止,但因從未錯過上課時間,便也放任我隨意遊蕩。

那天我走進一片老舊街區,在路邊隨手買了一個夾餡兒燒餅,老闆非常自來熟,拿來一本本子給我看,上面只寫着兩個數字:50,60。我問老闆這是什麽意思,老闆洋洋得意地說,他家燒餅賣多少,他就能猜出隔壁街上的老王粉店賣多少。末了還叮囑我,路過老王粉店的時候可以求證一下。

我嘴裏嚼着熱乎燒餅,繼續在這個片區隨意散步,不多會兒果然碰見一個帶“老王”兩字的招牌,但并未上前問人家今天的營業額幾何,畢竟這根本不關我的事,我也不必為了顯得跟另一個老闆熟絡而特意去套近乎吧。

繼續往前,不遠處一間裝修極簡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白色外墻,木框玻璃門,像嵌進街道縫隙的一顆硬糖。我透過玻璃往裏看,靠墻的架子上擺放着用植物葉片拼成的手工畫,一看就知價格不菲。們沒有把手,正當我在門口踟躇,一個穿藍色外套的年輕女孩按了一下門框上長得像門鈴的按鈕,玻璃門滑開,她向我擺了一個請進的手勢。

進門後,另一側的架子上整整齊齊地擺放着一些彩粉色的筆,貝母質地的筆身在微微的光綫下折射出絢麗的彩虹色。我脫口而出:“Kaweco!“她笑了,輕輕說:“確實是模仿Kaweco的造型做的。”

六角結構的筆身躺在灰色筆盒中,被襯托得異常美麗。

架子上還有一排排顔色各異的眉筆,每一隻都像插在陶器香插上那樣,筆芯向上,仿彿在等待燃燒的火種。我仔細讀了它們的銘牌,銘牌上寫的全是中國傳統配色:遠山黛、胭脂扣、秋水夜……

從小店里出來后,我剛好碰見姐姐。夢裡她的出現如此自然,我絲毫沒有質疑她會存在于此地的合理性。她以為我住在這個區域,我也沒有多嘴解釋自己是坐電車來的。我倆相伴走了一段路,我回頭揮手和藍衣女孩告別。

回家的電車上,我開始構思PPT的開頭,準備將我的“課前出逃”路綫打包成一個專屬旅行路綫,推薦給我的室友們,當然,還有校長。

【後記】

醒來後,我一邊回憶夢境裡的散步,一邊想:也許我渴望的,不是某個具體的地方,而是一種“被溫柔包裹的”日常感。

電車不擁擠,小店有禮貌,連那個燒餅攤老闆也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收入預測機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在夢中卻構成了生活的溫度。我不是為了「完成某件事」而行動,而是在夢裡擁有了「不需要完成」的自由。

最後一段是來自GTP的分析:

這個夢不只是造訪一個陌生城市,更像是我內心構建的另一種生活模型:有選擇權的生活,主動出走的自由,以及與世界產生非功利連結的可能性。

從模仿 Kaweco 的筆,到香插立著的眉筆、植物葉脈的拼貼畫,每一個物件都帶著夢的荒誕與日常的真實邊界——它們不過分虛幻,卻也遠離規訓。

那種“說不上有什麼意義,但我就是想記住”的時刻,是我越來越珍視的感覺。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在夢裡完成什麼,也不需要得出結論。能在心裡留下一條靜靜閃光的小路,已經足夠。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夜间意识备忘录一個在夢境與日常之間尋找縫隙的人。 我書寫夢,也書寫那些靜默與疲憊的片刻。 如果我的文字曾陪你坐下,也許你願意支持我繼續漂流,繼續寫下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夜間意識備忘録
4 篇作品

向前走,別回頭(夢境連載·第四篇)

来都来了|失望地图计划
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