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這支4AD旗下的傳奇樂隊Cocteau Twins
王菲第一次翻唱時是1994年,而樂隊在1997年正式解散,因此,那時已算是樂隊的晚期了。其實,大家是後來才知道,當他們錄最後一張專輯時,三個人已經是貌合神離,甚至不能忍受和另一位成員在同一個空間出現!
樂隊一直是三個人,Robin Guthrie是主力一員,主理多樣樂器,Will Heggie負責低音,他們在一間酒吧碰上當時只有十七歲的Elizabeth Fraser,拉攏她加入,她獨特的聲線,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都是來自蘇格蘭,很快在本土打岀名堂,獲邀在John Peel的電台節目中演唱,也開始在4AD唱片旗下,推出單曲,在獨立榜上引起強烈注意。Heggie在83年退出,他們以二人方式摸索前進,直到他們參與一個叫This Mortal Coil的音樂項目,遇上另一位參與者Simon Raymonde,大家合拍,又重回三人組合,這個陣容一直維持至97年,樂隊解散為止。
4AD是一間獨立唱片公司,由 Ivo Watts-Russell 和 Peter Kent兩人創立,起先是作為Beggars Banquet公司的分支,後來正式全自資擁有,是英倫獨立音樂史上,比較成功的例子。旗下樂手/樂手曾經包括Bauhaus, Cocteau Twins, Modern English, Dead Can Dance, Clan of Xymox, Pixies, Throwing Muses等等,不少在八、九十年間,在另類音樂界別中,舉足輕重。不過,他們最知名的一曲,大概是由一隊臨時的組合M|A|R|R|S的一首《Pump Up the Volume》的舞曲!而在封套設計方面,他們由一組叫23 Envelope的團隊主理(後來簡稱v 23),風格華麗,別樹一幟,而個別樂隊的設計也會比較統一,可以看成是一個系列。很多時又不惜工本,用精美的粉紙印製,捧在手上,幾乎像是一件藝術品。
回說樂隊,他們那種飄逸的風格,如夢幻泡影,創造出當時稱為Dream Pop的品種,後來影響好幾代音樂人。他們最獨特的,自然是歌手Fraser的天外之聲音,早期的,大家還以為她用外星文唱岀來!但是,又加強那種如真如假的感覺,只能說是自成一家。
《Song To The Siren》,以This Mortal Coil 的名義出版,這是唱片公司老闆的特別項目,動員旗下歌手合作。這首歌是六十年代舊歌,Tim Buckley(他的兒子就是Jeff Buckley)的作品,他們的編排,很難令人感到是一首老歌。
《Carolyn’s Fingers》來自他們的突破專輯《Blue Bell Knoll》,是第一次他們的專輯有正式在美國發行。這首歌有相當的播放率,在另類榜,曾經上到第二位。
《Bluebeard》 就是王菲改成《胡思亂想》的原曲,除了換上廣東話歌詞之外,音樂其實相當接近。倒是要佩服王菲的唱腔也很類似Fraser,難度是相當高。她選擇翻唱Cocteau Twins的歌,令人受落之餘,更提高了自己的級數。
《Rilkean Heart》來自他們最後的專輯《Milk & Kisses》,其中王菲亦有再翻唱,改稱《分裂》,她在演唱會中,亦有唱過原裝英文版本。
《Cherry-Coloured Funk》是樂隊最廣人為知的一曲,也是最好銷量的單曲。普遍認為,是他們開始讓大家聽到歌詞的一次,雖然依然虛無飄渺,但配合着層疊式的樂器編排,被譽為Dream Pop的典範。
《Frosty The Snowman》是一首聖𧩙歌,他們的版本最先是收錄在一款當時很流行的光碟雜誌書。大小和光碟相若,但書本卻有百多頁厚,全彩色印刷,價錢只是和一般音樂光碟差不多,而且又不時有獨家歌曲,自己當時就是因這首歌而購入。到他們解散後,在一些精選特輯中,才第一次包括這首歌。其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清楚聽到Fraser的一字一句歌詞,她後來解釋,錄此曲主要是給自己的小朋友聽,所以要小朋友聽得明,唯有一本正經。不過,這也是有Dream Pop味道的聖誕歌,便是如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