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無情課堂
早上起來看到台積電ADR突然跌6.4%覺得反常,再看到美股普遍單日跌幅不小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情。好奇點開虛擬幣錢包,平常靠玩楓之谷N賺來的10美元虛擬幣跌掉近2.5美元,主流虛擬幣也跌20%-30%以上,可以想見很多玩槓桿的人應該是爆倉。倒是黃金仍維持在每盎司4,000美元以上、白銀在50美元以上,反而認為這一波貴金屬的走勢,相較於股票或虛擬幣的投機性,這波緩漲的走勢似乎相對的健康,沒有引起市場的拋售,反而更像是市場早已知道什麼提前佈局避險。
看到Threads還有Facebook很多人發畢業文,聽說只要槓桿超過2倍的幾乎全部被爆倉,甚至還看到槓桿不到2倍的也PO文提到自己被迫畢業。有些人虧損幾百萬、有些人虧損幾十萬、有些人透過反向操作保住部分本金、有些人運氣好剛好前一天賣掉、有些人放空反而莫名大賺一筆。換言之,無論是熊市或牛市、系統性風險或人為造成的消息面風險,總是同時存在有人賺錢與賠錢的情況。
無論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認命的接受事實選擇再出發、決定畢業不再碰虛擬幣、不知道為何突然發大財,或者因為這波下殺甚至背負龐大的債務,市場永遠都在,並且不會因為你個人的境遇而有任何改變。市場不會在乎你是想賺快錢開高倍率槓桿、押身家背債,或者只是想保守賺程式交易的來回波段區間,市場只會按照供需的結果每分每秒,按照應該有的結果成交。
對很多新進幣圈的新手或自認很會操盤的老手來說,這次的閃崩某種程度也是市場給予這些族群的震撼教育,市場的估值沒有所謂的絕對。這就像最近台積電從1,000元漲到1,100、1,200、1,300、1,400,越來越多財經網紅或少年股神,開始鼓吹長期單押台積電或市值型ETF可以無腦賺。對於500元以下買入的人來講,短期波動或許沒有帳面虧損的壓力,但是對於現在才開始拿真金白銀追高的人來講,是否真的清楚台積電的價值能到哪裡?是否真的能夠信賴自己的投資動機的資訊來源?
歷史上台股有不少曾登上千金股的公司,是近幾年才入市的人不熟悉的。好比宏達電曾經是千金股,股東會甚至還送給現場股東自家品牌的手機。好比台灣錢淹腳目的時期,金融股也曾經是千金股。那個年代的100萬消費力,相比於現在的100萬,真的是非常夢幻的估值結果。當身邊的人都說台積電跟它們不一樣,擁有護城河、現金流、護國神山、高市佔率,客戶不能沒有它時,這種絕對的信念不是在投資而是單純的信仰。
想像一下,美國要求自己的龍頭公司不得下單台積電的晶片、日本/中國/美國突然有一家公司彎道超車成功、市場出現中長期晶片需求的飽和、晶片研究達到一個極限後,各家公司的應用與效能差異已經不大,又或者單純主力不再青睞直接拋售到接近台積電的淨值而非現在的市值。上述這些都是風險,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如果有人跟你說穩賺不賠那就是詐騙。至於那些說投資市值型ETF穩賺的人,通常也忘記了人類壽命是有極限,如果好死不死就身處在指數盤整數十年或衰退數十年的時期,而你的壽命可能連十年都不到時,即便最後這項投資賺錢,也沒那個命花只能傳承給下一代或給政府充公,這樣的投資還有意義嗎?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沒必要跟投資標的談戀愛」,一家公司不會因為你是它的股東或經營者的一份子,就能保證在市場上的競爭與營運永遠是領先;虛擬幣是否有一天能真正跳脫與法幣掛勾呈現真正虛擬幣本位的交易機制沒人知道,是否哪天變得毫無價值也沒人知道。市場沒有情緒,只有結果。無論你賺或賠,它都不會安慰你。唯有認清自己、看清風險,才能在下一次浪潮來臨前,不被信仰蒙蔽,也不被貪婪吞噬。投資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投資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應該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
最後,試想一下,死前留下來的資產越多,代表自己的產出價值沒有被適當的運用,那麼這樣即便在資產投資或事業投資有多高的成就,對於自己人生全方面的投資是否反而失敗了?我是很好奇,巴菲特會不會願意用自己的所有資產換一次重回18歲的人生。
題外話,第一張圖片的虛擬幣資產是我為了玩楓之谷N特地開的狐狸錢包。經過半年的時間只有累積大概10美元左右的虛擬幣,主要原因是前期不靠課金買裝備或衝星真的挺花NESO,幾乎在遊戲內獲得的NESO(遊戲貨幣)都用在再投資於角色身上。現在等級範圍內的野怪1-2下能解決,平常無聊就會上線打一下解個任務賺賺虛擬幣。至於這樣play and earn能夠維持多久,就看官方會多積極經營它們自家IP在區塊鏈的應用。雖然這種靠娛樂賺虛擬幣無法發大財,也無法在短線內致富,但至少可以完全不在意虛擬幣市場的漲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