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光勝過田地:在 AI 時代,販賣夢想的說客,將決定資源分配
一早醒來看到幾篇有趣文章,都跟 AI 衝擊與社會階級有關。突然想跟著 mur 幾句。
LLM 興起之後不久,人們就在預測,碼農、助理律師等各種 entry jobs 即將消失而且不會回來。
因為各行各業的 entry jobs,幾乎都是在整理資料,或者執行老手眼中已有穩定套路的任務。正如老友 盧靜多年前預測,這類工作的品質落差,對計畫的影響不大。即使 LLM 只能做到 40-60 分,通常已經夠用。AI 興起之後,這類職位幾乎沒有需求。
但這類職位真正的價值,完全不在完成任務,反而是在訓練如何判斷資料、了解脈絡、分析方法學、反思價值。如何在 learning by doing 以及潛移默化之中,承接產業的傳統與信任。
entry jobs 一旦消失,就會產生兩個問題:未來的老鳥不知道要從哪來,以及似是而非的說法立刻爆增。
第一個危機還要等十幾年後,而且有很多解套方法。第二個危機已經即將爆開。
周詠盛說得很好,「在 AI 橫行之前,人類文明都是預測(或說資訊品質)權和決策權混在一起。你分不太清楚,一個人才是彙整資訊強還是決策過程強,通常也不需要分。」但 AI 讓大部分的人都獲得基本的資訊品質,於是很多人就以為應該直接鍛鍊決策能力。
但要怎麼鍛鍊?書上沒有寫,社會也不會教。同一套資料可以有好幾種分析與論述方法,導出方向與品質都差異甚大的決策。但決策只要沒進入實作,外行人就看不出好壞端倪。
過去人類是用榜樣、行規、產業人脈來協助判斷決策品質。但在崇尚個人自由的時代,這些往往被視為威權象徵。到了 AI 崛起 entry jobs 消失,這些機制更是搖搖欲墜,等著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更加稀少。

因此我相信,在 AI 時代將大行其道的,是擅長宣傳、營造人設、販賣夢想的說服大師。他們是心理偏誤的專家,非常了解個體的非理性判斷與社會光環,如何影響權力的分配。所以他們花費大量時間撰寫情感故事、舉辦活動、編纂頭銜,營造氣宇不凡、充滿理想的形象,藉此結交名流獲得信任,堆高社會資本、象徵資本、與社會認同,爭取執行資源,設法弄假成真。
這種職業古已有之,就是說客。名利場的各種縱橫捭闔,大多有他們的身影。各種科技泡沫和國際糾紛,也少不了他們的作用。
麻煩的是,在 AI 時代,他們的影響力,甚至實際需求,都會大幅增加。
原因很簡單,AI 可以執行絕大部分的低階工作,但無法勝任統合判斷。於是市場的人力過剩,卻又卻乏鍛鍊決策與企劃能力、從錯中學的管道。再加上人類是階級動物,幾乎沒有人喜歡居於人下 (是不喜歡而非不願意。絕大多數人比起獨立負責,都寧願居於人下。兩者之間的口嫌體正值,也是常被利用的心理偏誤之一),都想要運籌帷幄的虛名爽感,最後的結果就是各種「計畫」、「創業」、「策略」、「產品」、「解決方案」,會快速大幅增加。
當計畫與產品滿街跑,要怎麼決定資源分配?這時候說客就來了。
光是目前跟 AI 相關的各種新聞各種活動,就可以看出這種端倪。光是 LLM 的模型發展與轉換,就是高度競爭的深水技術活,若是再加上資料端的安全與稽核、使用者端的心理偏誤與問責、組織端的文化與禁令,照理來說 AI 應該是一個極為複雜,沒人敢說自己懂的領域。
但你看看世界各地,即使是技術見長、重視嚴謹的先進國家,哪一個不是抬著 AI 滿天飛?各地討論 AI 議題的方式,早就從社會經濟趨勢,轉向了pitch 賣夢想。
一個照理來說比國際政治、淨零轉型更複雜困難的領域,短短兩三年內就充滿了次級房貸、.com 泡沫的味道。
原因無他,正如上述:當品質難以比較,社會光環就決定資源分配。
我自己對此極為厭惡。因為名利場是你爭我奪的的零和遊戲,而且營造光環需要大量資源,會排擠各種研發與實體支出,製造系統性的成本外部化。人們花越多心力營造形象、學習「讓世界看見自己」、「建立善的循環」,整個社會就只會出現越多職場霸凌、人際drama、爛尾樓計畫與豆腐渣工程。
但人類從來不是理性動物。幾乎沒有人會長期花費心力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學習如何擺脫色相音聲而求清靜心;或者如何建造理想的世界,讓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人們喜歡遠方的金子而不是腳下的田地,所以夢想販子必將大行其道。
所以我們未來應該怎麼辦?我自己也沒有辦法。幾年想來想去,只略略瞥見兩道原則:
一、結交益友。華而不實販賣夢想的能力,未來將是真實需求。即使你想無愧己心務實生活,也得用這種方法爭取資源。如果你沒有販子的才能,就去跟正直的販子合作。並不是所有的販子都會被自己的虛名沖昏頭,正直的人知道那只是生存手段,不會帶到個人生活,也不會放任自己一直賣出爛尾樓。
二、懂得反向操作。市場上充斥越多似是而非的產品與論述,真正的專家就會越懶得花時間攪和。他們有些會直接放棄公開討論,有些討論乍看之下則會傲慢刻薄。如果任何計畫、任何組織、任何名人的說法讓你開始起疑,去找找上述這些沉默或不近人情的專家,看看他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怎麼做。
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
All that is gold does not glitter, 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 The old that is strong does not wither, Deep roots are not reached by the fr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