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書館 第四章,理想和現實。
莫蒂默因為現實和理想的差距之下,他開始選擇了面對現實。然而,事情來到了轉機。
1.
十天前莫蒂默透過員工們的意見得悉到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錯誤的,他以前一直以為自己的理念很偉大、受人啟發,事實上他只是空想。
現實給他重重一擊,把他的理想擊碎後剩下一堆殘渣,無法修復。在十天,他罕見地獨自困在房間,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事實上,他開始反省自己當初的衝動,亦都把幸延拉下水。
後悔、懊惱、自責集結一身,他躺在床上感到對不起幸延這個好兄弟,當年他點頭答應的一刻是很高興,覺得自己尋找了個知己。後來才發現,其實幸延只不過是默默守護着自己的理想。
「早知就不那麼衝動了。」莫蒂默望着牆說。「唉,學校那邊不是不可行,但是考慮到現實卻需要花很多日子。」
首先,理想的是他寫信給這區的所有初級學校,並告訴學校的高層自己的理念,亦都希望可以把書館融入在課程當中,然後他們奇蹟地答應了後就開始實行。書館漸漸有名起來。
一旦現實實行時,卻不是這樣的:首先你要向政府申請,因為一開始經營書館是以私人企業作為商標,如果要向學校申請加入書館,那麼先獲得政府批准,並把私人企業轉為公共企業,盈利模式就轉變了。
而自己亦都不是獨立擁有這個書館,雖然這個地方包容性很強,只要不違反基本律法,那麼基本上你就不會被拘捕了。若果把私人企業轉為公共,那麼書館的持有人從自己變為政府。
藏書閣說是個案例,它原本是雲林學府的產物,後來因為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人們開始重視閱讀,所以才把私人轉為公共,而每個人都可以免費租借書籍。但是,因為它有一個大學府去支撐,不用擔心盈利問題,亦都又有政府的資助。
從私人轉為公共是一個需要考慮周全的策略。
如果能夠從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那麼是最理想的,反之亦然就只好轉為公共企業。
最後,他選擇向現實低頭,寫了一封信給政府要求把書館轉為公共企業,這個是繼藏書閣之後第二個把私人轉為公共。他亦都和幸延以及另外十四位員工商量,他們都一致地交給他作主,並不參與。
老實說,其實他的壓力也很大。
信件已經寄出了一個禮拜,還沒有回應,他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焦慮。莫蒂默在房間裏要廢,無非是因為自己在理想和現實當中選擇了後者,亦都覺得自己和初心背道而馳。
當然他沒有發覺這不是背叛初心,反而是令到自己的初心能夠實行出來,只是他需要一點時間消化,畢竟他第一次面對到現實。
2.
幸延在一個禮拜中沒有和員工們相處,當有人走去他的時候,他用一種警惕的眼神看着他們。而員工們私下幫他改了個花名:冷人,原因是他說話從不超過十隻字,對人保持六尺距離。
他們都抱怨自己遇上這樣的上司,相比幸延他們更認可莫蒂默作為自己的上司。至於幸延,他卻不以為然,他沒有當上司的經驗更沒有和人相處,死神職業並不是獨自一個人收集亡靈,而是有一群人一個組織一起去,他們很重視團隊精神,因為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必須要有其他人去幫助。
死神本是個高危職業,他們要面對各種困難,因為有些亡靈會作出傷害性事件、又要一次性收集多個亡靈,並把它們分流上天堂或地獄。一個團隊當中必須要有一個領導能力強的死神,帶領着他們如何處理各種問題,作為一個收集靈魂的神職人員,這個崗位是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去收集就會在凡間流浪得不到安寧。
所以每天遇到的困難都是未知之數。
幸延就不同,最多只在開會的時候討論如何處理各種案例,否則大部份時間都是自己和亡靈一對一。但是有一樣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他並不是天生冷漠,理性是真的。
他本人更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變化,儘管對外冷漠,但本質仍然存在否則他不會毅然答應莫蒂默瘋狂理想。
「莫蒂默很久都沒有出來了,他沒有事嗎?」清妍說
「不知道呢,很擔心他喔。」宏志說
「他會不會有抑鬱症?」清妍說
「啊⋯⋯不會吧,要不要帶他去看醫生呢?」宏志說
他們很擔心莫蒂默的情況,幸延把已釘裝好的書籍放在書櫃上面,員工們和幸延一起做事。幸延聽着他的對話默不作聲,自顧自工作,清妍望住幸延工作感嘆於莫蒂默心大,能和他成為朋友。
艾洛奇亞幫助幸延,他很想加入話題可是他要遞書難以離開,這十天幸延沒有理會到莫蒂默,任由他獨自一人。因為他自己都很難幫助他,雖說莫蒂默很溫暖。
這時,莫蒂默出來走到幸延旁邊,幸延工專心地工作沒有見琴他。
「幸延。」莫蒂默壓抑着興奮的心情。
「嗯?」幸延放下手上工作和他對視。
「我⋯⋯書館⋯⋯公共申請審批了。 即是說我們不用擔心營運困難。」莫蒂默開心又激動地說。
艾洛奇亞、清妍和宏志大聲歡呼,幸延員是簡單說了一句:「恭喜。」然後繼續工作,他聽着四個人歡呼聲,他望了一眼他們又望住書本,擺上櫃中。三人並未被幸延的冷淡影響,走過去和莫蒂默說要慶祝,又幻想轉做公共後生意一定會多。
從企業轉公共並不是失去管理權,反而會增加生意保障經濟,因為公共即是代表政府的信心保證,這個名銜對於大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在書館還未開之前,藏書閣已經係第一個從私人轉做公共企業。至於太極地大企業並不多,只有三間:藏書閣、書館和茗茶莊。
當然仍然都是由自己管理,代價說是如果將來有什麼變動的話,需要由政府落去批准。從歷來當中茗茶莊就是發生了最大的變動,隨着新一代開始,很少人會走過去喝茶,所以茶莊留着一群年輕人,不會被茶沒落,茶莊的管理層一致決定,進行大改革。
3.
在十天期間,他無吃過安心飯睡好教。當收到通知的時候他先反覆看幾次,然後打電話去確認,肯定後他叫了一聲,淚水冒出來。他又哭又笑,他的夢想成真了。
以下是訊息內容:
致書館負責人莫蒂默先生:
本部門已經收到 閣下於,經過詳細審議,本部門認為 閣下的理念極具創意和社會價值,深信其能影響眾多人。本部門知道,閣下現在面臨經濟困難,亦都希望可以提出申請從私人企業轉做公共企業。 因此本部門合批申請。
祝你事業順利。
太極地 公共企業部
四天後,莫蒂默在員工們的幫助下,舉辦了一場開放日。當然這一次他並不是突然地舉辦,因為就在申請的時候他已經想到如果成功的話,就要去實行。而幸運地他成功了,由於有政府的保證之下,太極族人開始進入書館。
莫蒂默看著太極地人出出入入,他心裏想着:真好啊,終於成功呢!只不過幸延就沒有那麼開心,因為他要應付參觀的客人,無意當中,卻令他感到壓力,而那十四位員工亦都默默地幫助他。
當理想和現實有差距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面對現實,然後再尋找一個可以實現到理想的方法,看似簡單實質很難。
從下個星期日開始,每逢星期日更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