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書是…】日本現象級奇幻繪本:從爆笑到落淚的魔法故事書

r7195kimo
·
(修改过)
·
IPFS
·
這是一本集合了繪本及文字的故事集,創作者為繪本作家吉竹伸介及搞笑藝人又吉直樹,故事有長有短,有需要思考的也有感動人心的部份,極力推薦翻開來看看,一定會有所收穫。

🍕前言

你心中「那本書」是什麼模樣?

是經典、療癒的小品,還是一本你始終想完成的故事?

這本日本現象級話題書《那本書是…》,是由芥川賞得主-搞笑藝人又吉直樹與人氣繪本作家吉竹伸介聯手創作的繪本故事集。

故事裡,一位失明的愛書國王,派遣兩名男子去尋找世上各種奇書,並把這些故事轉述給他。書中出現了數十本顛覆想像的「書」,有些讓人困惑,有些則讓人會心一笑,每個跟書有關的故事,都值得讓你細細品讀。

這本書巧妙地結合了又吉直樹從搞笑藝人經驗中提煉出的惡趣味反轉,以及吉竹伸介在給大人的繪本中常見的深層思考。每段故事都有讓人受到啟發的關鍵點,當然也有需要轉彎一下才能理解的短句,好好逐字閱讀,你一定會深受感動,這些充滿奇想的片段,讓人從疑惑到傻笑,從含淚到噴淚,以下是我喜歡的4則故事節錄

🍮意外有禮貌的惡魔

那本書似乎封印了一個惡魔,上面貼滿了符咒。我對人生已不抱希望,便把符咒全撕了下來。惡魔果然從書中走出,而且比想像的還要巨大。我心想,自己大概會成為第一個被吃掉的人吧。

沒想到,惡魔竟開口說:「萬分感謝,我在這本書裡住了幾百年,簡直無聊死了,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救命之恩。」這句話立刻將惡魔從恐怖的反派轉變為一個渴望自由的、甚至帶有辦公室抱怨氣息的角色,這種「反差」正是這則故事的核心趣味所在。

我驚訝道:「咦?你是惡魔,不是應該很可怕嗎?」惡魔笑著回答:「那是幾百年前的往事了,當時我太年輕!

🍮我變成了一本書

那本書,從我的頭砸了過來,醒來後,我竟然變成了書?最可怕的是,人類的我似乎慢慢瞭解狀況,看了一眼變成書的我,轉身離開了。咦,書竟然有意識?然後,當我變成書,無法自由活動後,發現自己心情竟然很平靜,而且有種懷念的感覺。或許我原本就是一本書也說不定,我在人類時期,常懷疑自己身處於不屬於自己的地方。

我茫然地仰望天空,有個人把我撿起送回圖書館。原來,我是圖書館裡的書。館員把我放回原本的角落書架離開後,閱覽室裡的書都齊聲對我說:「歡迎回來」。我感到格外安心,長方形的我,剛好卡進長方形的縫隙。「剛好卡進長方形的縫隙」這句話,用物理的方式,表達了主角最終找到歸屬的心理滿足,它象徵著一種完美的契合。

完成了漫長的旅行,我終於回家了。想起了一切後,我突然感到很睏,在逐漸模糊的意識中,小聲說了一句:「我回來了!」

我變成了一本書

🍮跨越時空的祝福

這是我讀到最動人的故事之一,它是關於愛與永恆的親情。它敘述一位臨終的父親預錄影片向婚禮中的女兒給予祝福。

「愛子,現在是二○○九年,雖然不知道妳會在幾年後看到這段影片,但是爸爸的夢想,就是參加妳的婚禮,所以我想留下這段影片,當然,如果妳明年結婚,我就可以丟掉影片,親自參加。」父親用輕鬆的語氣來面對死亡,不僅緩解了生離死別的悲痛,也表達了他對女兒濃濃的愛。

父親說完,母親在影片中笑著說:「明年她還在讀高中唷!」他吹起了《The Rose》。影片中的小號聲淹沒了婚宴會場的嘈雜聲,三分鐘後,會場內響起如雷掌聲。

父親:「愛子,爸爸始終和妳看著相同的風景,新婚快樂,祝妳幸福。」

一身純白和服的母親流著淚,雙手把純白色的書高高舉起,宛如舉起一座獎盃。那本書的書名是「我的人生」,我知道從那個時候開始,父親就在我的角度看世界。也許我的人生,就是父親的人生。

🍮交換日記:青春與苦澀交織的愛戀歲月

那本書,故事裡沒有人死。

第七夜的故事,是我在查詢眾多日本書評部落客的網站中,所有人一致認定整本書最精彩的一個部份,也是作者帶出有點懸念,讓大家各自解讀的情形。

剛升上小學五年級,轉學生竹內春與主角岬真一因為繪本作家的夢想而結緣。他們互相在筆記本上畫圖並填寫幽默的對白,關係日漸親密。 兩人的交流進展為交換日記,相約一起觀看流星雨,也承諾三十年後要一起再看一次。

某天,竹內在日記中透露家中住著會酗酒的「魔鬼」,岬承諾要保護她。隔天,竹內春便消失了,在校園集會上校長、老師、同學哀傷著提到她的事情,那本無法交換的日記成為岬傷心的回憶。

三十年後,岬帶著那本日記,獨自欣賞著約定要看的流星雨,一邊思考著她可能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當起繪本作家,事實上,那些都只是幻想而已,岬成為了作家,並用筆名「岬春海」持續創作著。

儘管第七夜的故事開頭強調「沒有人死」,但竹內春的消失,引發了部落客間的生死爭論,我傾向認為她確實是死了...才會讓岬真一那麼的失落與痛苦,讓交換日記這篇故事帶來惆悵與時間流逝的深刻隱喻。

吉竹伸介的繪本風格 圖片來源:https://www.amazon.co.jp/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書、創作、故事、日記、唱片、相片集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創作是獻給在這個世界未知的你,一封情書

在《第十二夜》的〈失敗英雄〉故事裡,我看見了曾經寫下多篇讀書感想,想要分享給許多人的自己。無奈當時自己的文筆實在不好,也不太擅長段落編排,沒能把內心想法好好的傳達,更沒有勇氣上傳部落格,現在回想就覺得有些可惜,這些不完整的文章就一直留存在電腦裡,變成了半成品。

然而,這段遺憾卻讓我讀懂了「失敗英雄」這段話的深意: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書承載了某個人的想法,卻「沒有傳達給需要的人」。這樣的書多如繁星。有人把放在瓶子裡,丟進大海。人類藉由持續不斷地製作書籍,來傳達想法。只是因為沒有放棄相信那微小,但隱約存在的可能性。

其實,所有持續創作的人都懷抱著這份期盼。除了記錄當下的心情,或許我們更期待,有人會因為自己寫下的一個短語、一段感受,得到一絲絲的啟發,哪怕只是幾秒的感動。

這也是我們要用「寫情書」的心情,持續記錄自己人生與生活的理由。請相信:不論是現在,還是跨越下一個時空,一定會有人從你文字間蘊藏的心意中得到共鳴。

有時,只要那短暫的同感,就是創作者花費數個禮拜、甚至數年,為了傳達一個心意,所能得到最好的救贖。

失敗英雄

🍮我的觀點

這次在作功課的過程中,我看了又吉直樹得到芥川賞的小說《火花》改編電影。它深刻描繪了漫才(Màncái,日本雙人相聲)藝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的拉扯、光榮與孤獨的掙扎。又吉的文風融合了文學的陰鬱與搞笑的人生智慧,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敘事風格,而這份才華,他也淋漓盡致地發揮在了這本書之中。

而吉竹的作品巧妙地橫跨了兒童的天馬行空和成人的深層洞見。他擅長線條的描繪及樸實、略帶塗鴉感的風格,雖然他曾坦承不擅長精細的上色與色彩搭配,但繪本中刻意的大量留白及淡色簡約的筆觸,反而成功地降低了讀者的閱讀壓力,而他在這本書中,正是將這種「減法美學」發揮到了極致。

因吉竹在日本MOE繪本書店大賞中長年被譽為「發想繪本之王」,兩位作者正是在頒獎典禮上相識結緣,並對「書」抱持著極致的熱情,才促成了這次的跨界合作。

這本結合了繪圖及短篇故事的書,無疑是我心目中的上乘之作。得知兩位作者已於2025年8月連袂推出新書《本でした》〈是一本書〉,讓我有趁著去日本旅遊時到書店買下日文版新書的衝動,迫不及待想沉浸在他們更多優質的小品故事之中。

吉竹伸介及又吉直樹合照 圖片來源:https://ddnavi.com/article/d1059786/a/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任何人都無法拯救自己,每個人都只能拯救自己以外的人。正因為這樣,我們更要努力拯救他人。因為有朝一日,我們也需要別人拯救。

那本書是…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