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碾碎人間:論失業危機背後的人類文明困境

i3mxpe
·
·
IPFS
·

失業從來不只是數字遊戲。當我們將經濟報表上冰冷的百分比還原為具體的生命困境,便會發現這是一場關乎人類文明存續的考驗——在技術狂飆的時代,社會分配機制正暴露出深層斷裂,而這種斷裂本質上源於人與人關係的異化。

資本邏輯驅動下的「技術進步」已顯現弔詭本質:理應解放勞動力的機器人,在私有制框架下反成吞噬就業的巨獸。這驗證了馬克思預言的「技術異化」——當生產工具脫離勞動者掌控,技術非但未能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反而加劇階級剝削。更致命的是,這種異化正從工廠蔓延至腦力勞動領域,形成系統性的價值剝奪。北宋張載的「橫渠四句」恰成照妖鏡,映出當代困境:

  • 「為天地立心」的缺失,使演算法取代人文價值,將人類降格為數據節點。

  • 「為生民立命」的潰敗,顯現社會契約失能,連基本生存權都淪為資本賭注。

  • 「為往聖繼絕學」的斷裂,暴露技術倫理真空,任憑科技野蠻生長。

  • 「為萬世開太平」的幻滅,戳破永續發展謊言,透支未來換取眼前利益。

解方不在技術層面,而在重建社會型態。這需要將「人本邏輯」重新鑲嵌於生產關係:讓機器服務於多數人的福祉而非少數人的暴利,使技術進步與勞動尊嚴共生,把效率追求框限在永續倫理之中。當代中國提出的「共同富裕」實踐,或可視為這種變革的歷史性嘗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下,探索技術造福全民的新路徑。

失業危機終極叩問的,是人類要選擇怎樣的文明形態:是放任技術寡頭割裂社會,還是構建人機共生的新型態?張載的理想提醒我們,真正的進步從不在機器能否取代人類,而在人類能否守住「立心立命」的文明底線。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