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uncanLa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雜談所謂美食(打風落雨篇)

DuncanLau
·
·
香港人應該知道,甚麼叫「打風三寶」。以前凡是打風落雨,街市不開檔,沒有餸菜賣,大家只好拿出這些儲備,應付一餐兩餐。
最原裝的「打風三寶」今日依然輕易買到,甚至包裝也算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以前的包裝是印在紙上,再糊上罐上,今天則直接印在罐上。

所謂「打風三寶」就是罐頭食物,包括午餐肉,豆豉鯪魚和回鍋肉(或五香肉丁)。

香港人習慣每天買餸,除了夠新鮮之外,我相信是因為以前的生活水平有限,大家未必想像到,以前不是家家有雪櫃,因此餸菜不能放太久,更甚的,吃不完的飯餸也是問題。所以最好食乾食淨,一粒不留便Very Good了。因此,有突發事情便會出狀況,沒有新鮮蔬菜肉類,便唯有開罐頭。如果連罐頭也沒有,那可能要豉油撈飯,或者加磚腐乳,又或者煮個粥,加一些皮蛋鹹蛋之類(如有的話),草草一餐了是。不過,當時的家庭通常會有幾罐罐頭,以備不時之需。

也許就是物以罕為貴,小時候,能吃到一餐「打風三寶」倒是十分雀躍的,因為平時肯定不會食,大家(尤其是大人)覺得有新鮮的,何必食罐頭?只是沒有新鮮的,才逼於無奈吃一餐罐頭而已。後來,大家的時間不夠用,煮一餐飯可以十分奢侈,炒一碟菜,煎一罐午餐肉,或者整熱一罐豆豉鯪魚,便求其一餐算了。於是,罐頭的牌子和款式都漸多,吃的機會也比以前多。而公仔(即食)麵的出現也改寫文化,不過單一個麵未免太寡,依然會配罐頭,後來便出現了中外馳名的餐(肉)蛋麵!

快速前進,罐頭食物始終有局限,又話可以致癌,大家會循方便快捷又好味的方向,冷凍食物的技術又一再提升,更重要的是,家家戶戶有雪櫃。其實幾十年前去到加拿大,他們的生活模式就是一星期買一次餸,大部分都放冰格,用前才拿出來解凍。有些如蔬菜,他們主要是西蘭花,椰菜花以及雜菜(Mixed Vegetables)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香港人稱之為三色豆的粟米粒,紅蘿蔔粒和青豆),全部都有雪藏版,直接放入熱水煮,然後加一點調味,一點牛油,便可上桌了。唯一就是那沙律,當然要用新鮮的。而各類急凍食品,如Pizza,可以直接放入焗爐,一個鐘之後便有近似新鮮出爐的Pizza了。只是我們初來步到,不習慣,所以沒有一下子擁抱這樣的食法。

然而,大勢所趨,各種不同的食物,都出現這種現在大家稱之為預製菜的食品。當時只稱作急凍食品,冷藏食品,華人食品之中也慢慢出現,那些肉丸類的,雲吞水餃之類,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直接煮,不用先解凍,方便快捷,味道也不錯。之後,日本韓國等的食品種類也越催多元,大家只恨香港的家庭雪櫃太小,空間不夠,未能多儲備而已,但並沒有阻攔大家逼爆雪櫃。理論上,今天遇上打風落雨,天氣惡劣,或者其他甚麽原因,大家沒法買餸煮飯,依然可以弄幾個小菜,吃得滋味,毋須驚動「打風三寶」!

又或者「打風三寶」已經不再矜貴,平時也可以吃,而且不同品牌,不同製造商,今天在超市,選擇超多。反而到打風時,雪櫃儲備一大堆,要吃甚麼反而費煞思量。而近年送外賣也改變大家的飲食習慣,不知道在颱風期間,這些外賣平台是否依然營業?不過,也要這些餐廳仍然開門才能成事。其實將心比心,要別人在這種環境下,送外賣給你,是否有點過份?倒是在最近幾次打風期間,留意到在網上不斷有人提示大家,那區那些餐廳有營業。有些特大的連鎖店是不輕易關門的,特別是在設在商場內,又連接至地鐵站的,員工能夠上班的比較容易,所以依然一樣客似雲來。

或者現實一點來說,香港人的飲食習慣也跟從方便快捷的方向,不少的家居根本不鼓勵煮食,而且工時又長,回到家最好馬上有得吃,而且最好不要洗碗,所以很多人真的是一日三餐倚靠外賣(或堂食),連打風天有一天半天假期,也不願自己煮,所謂的「打風三寶」已成歷史往事,其實是不是有點可悲?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