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業主不看每日進度報告,卻仍然堅持口頭報告?——現場溝通的真實困境與AI啟示

Anne
·
·
IPFS
·
每天工地上,我們都拍照、寫文字,詳細記錄進度與查驗結果,按理說應該足夠讓業主掌握狀況。可是,為什麼業主還是堅持要我們每天去現場口頭報告?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問題?本文將分享我在現場觀察到的實際困境,並結合我利用AI輔助工作的方法,探討如何解決這種資訊冗雜卻無法被有效利用的矛盾。

在建築工程現場,我們每天拍照記錄進度,寫下詳細的文字說明,填寫查驗紀錄表,這些資料理應幫助業主管理工程,掌握現場狀況。然而,很多時候業主還是堅持每天要我們親自到現場口頭報告進度。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溝通方便,但實際上,這種方式存在許多問題。


口頭報告看似有效,實則不切實際

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業主無法「隨時隨地」打電話或現場問問題,我們也不可能把所有資料都背得滾瓜爛熟。口頭報告只能涵蓋部分重點,難免遺漏或誤解。而當有疑問時,不管是業主還是我們,都需要回去查資料、調查細節,耗費時間與精力。


大量資料雖然完整,但無法即時被利用

我們每天PO出一堆照片、文字說明與查驗紀錄,這些其實都是「已經寫好的資料」,卻很少被業主有系統地閱讀。原因在於資料量大、形式多樣,業主沒時間逐字看,也無法快速找到他真正關心的問題答案。


口頭問答只是暫時取代資料查找的橋樑

因為查找資料太麻煩,業主往往選擇直接用口頭問答的方式。但這種「即時問答」只能解決眼前問題,卻無法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管理,也無法降低雙方重複勞動。


AI輔助帶來的啟示

我每天使用AI工具,感受到了全然不同的溝通體驗:

  • AI能快速從龐大資料中找到關鍵答案,不用翻查厚重文件。

  • AI可以隨時回應問題,不受時間限制,減少雙方等待時間。

  • AI整合了多種資料來源,讓答案更全面且準確。

這讓我思考,若能把AI帶進現場管理,讓資料變成隨問即答的智慧庫,業主不必再依賴口頭報告,我們也不用背資料,雙方都能更有效率地工作。


結論

現場口頭報告看似方便,實際上並不切實際,也不符現代建築管理的需求。大量靜態資料沒有被有效利用,是造成溝通困境的根本原因。AI輔助的智慧搜尋和資料整合,能幫助我們從繁雜資訊中快速找到重點,打造隨問隨答的工作模式,這才是未來溝通的趨勢。

透過技術與人力的結合,我們可以讓建築現場的資訊流動更順暢,讓業主和我們自己都能更輕鬆、高效地掌握工程狀況。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