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天啟命:朕改命於此一刻》卷一:玉階生雪 第三節:山海風雪、義軍入局

000
·
(修改过)
·
IPFS
·
「關山萬里,雪暗長空,朕之疆土,豈容胡虜踐踏;鐵甲三軍,將士寒衣未整,然朕志可燃山海。義軍、忠臣、亂臣,誰為江山所用,誰當斬於御前,朕,當自決。」


一、關外風雪起


崇禎元年冬月,遼東山海關外,萬里風雪封疆,袁崇煥帥旗未斂,於孤城之中坐鎮西望。自其奉命守關以來,屢挫後金,然遼人凋弊,兵器匱乏,京中援絕,眾心漸亂。

朱由機,朱由檢之兄,熹宗由校之弟,光宗常洛四子,時號「鞍鄭王」,自請駐關已久,行軍嚴整,善撫兵心,素得袁將軍倚重。此刻,他正於軍帳之中,與袁崇煥夜談。

「兄台,你我皆知——建虜兵雖猛,然其輜重不繼,若雪後再戰,則我軍可乘其疲而破之。」

袁崇煥沉吟:

「若再有一支人馬由西南策應,則彼之退路可斷。但此事……需朝廷允諾。」

朱由機微微一笑,拱手一禮:

「此事,當由弟決之。」


二、帝斷義軍


冬月十三晚,京城文華殿燈火未熄,朱由檢召內閣議政至深夜。眾臣稟報前線情勢:

•張鴻圖(兵部尚書)陳述:後金已南犯廣寧,意圖試探山海防線。

•盧象升(戶部尚書)奏:兵餉不足,軍衣欠繳,凍斃已聞其數。

眾臣愁眉難解,時局愈見危殆。沈懷千低聲進言:

「陛下,西北高迎祥義軍在數月前陛下談判後已納招安,若能巧用,或可解此兵困。」

朱由檢沉思良久,忽道:

「召曹欽來見。」

不多時,東廠掌印太監曹欽至。朱由檢將奏牘拂開,語聲凌厲:

「高迎祥現為闖肅伯,朕數月前封之,非為賞其叛亂,而是要他為朕所用。令其即刻起兵,西策遼西,牽制建虜南線;若能建功,再進一階封爵。」

曹欽躬身而應,眼神銳利如刃:

「奴才自當傳旨至西北,觀其反應,若有異心,便先斬再奏!」


三、高迎祥之策


同時,遠在陝西之西,風沙未息,草木不青。

高迎祥,曾為草莽闖軍之首領,今封闖肅伯,坐帳中思索良久。部下陳起入報:

「曹公公傳旨,欲我軍出西線,以策遼東戰局。」

高迎祥撫鬚而笑:

「皇帝果然不簡單。招安不過幾月,已令吾率兵為其所用……也罷,山海既是天命,咱就走一趟,看看這大明的江山,還有無我們義軍的一席之地。」

言罷,一紙密函傳出,目的地——山海關,袁崇煥軍中。

函曰:

「北疆不穩,然義軍已整兵三萬,可於二十日內進兵榆林以北,聲東擊西,候袁將軍策應。」

這封信,一經傳出,天下三軍,終於出現合流的可能。


四、山海之盟


冬月十四清晨,雪停風息。

袁崇煥於軍營外迎得高迎祥信函,細讀之後,傳令副將:

「速命人馳報京師,告知陛下:關中義軍願協東征,然需兵餉、需軍糧、需號令正名。」

朱由機聞言,當即命人起草奏疏,親自蓋章——「鄭王參議,請帝決之。」

數日後,密報返京,呈至乾清宮。

朱由檢展開文牘,沉聲道:

「既是山河存亡之秋,便需非常之策。准奏!令高迎祥再進爵階,予其號令三軍,然……密令東廠監其軍後,不得任其妄動!」

沈懷千長揖道:

「陛下之決斷,真當可補大明之裂矣!」


五、雪落玉階前


同時,乾清宮已在緊鑼密鼓準備明日貴妃大典。李標(禮部尚書)督造冠服、張鴻圖審閱兵制、工部整飾金鑾殿階……萬象俱備,只待一朝之典。

而顧婉貞,靜坐於榻前,手持朱書冊寶,心緒翻湧。她知,此次大典,不僅是她的高位之始,更是與帝王並肩之起點。

她輕聲道:

「國在風雪中,人立玉階上。若天命將予我等,妾願與君,同擔江山。」


——【第三節 完】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