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都能分过失,善恶为什么一刀切?

wjiaoxiaoming
·
·
IPFS
“君子君子论迹不论心”对不对?

最近刷短视频看到一条新闻,讲的是黄渤去山区扶贫的事。

他认识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女孩吃饭时给他拿牛奶让他先喝,还做了一些大众评价为善良的事,让黄渤产生了想资助她的想法。最后小女孩带黄渤回自己家,却因为家教不允许带陌生人回家被扇了一巴掌。然后的事,我看短视频也没看明白,大概意思就是黄渤从这一件事就分析出来女孩的家里是重男轻女,即使他捐助钱,家里也不会用在女孩身上,所以他就没资助。

看完这个短视频,我不禁想到一些相关的事。

一个人怎么判断别人的善恶?难道做善事就是善良的人吗?或者说做善事的人一定是出于善心而做的吗?为什么大众评价善良只是因为做的善事多了就善良,而不是因为善心而评判呢?

先就这件事说。客观上讲,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大概率不懂什么叫好事,什么叫坏事;而且从我童年经历来看,小孩子是最会撒谎骗人的,很可能是为了获得某种优越感或者表演感而去伪装善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有很多遭受苦难的人,是会本能的表达出善良或者对别人的讨好的。

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女孩最后都会变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人类大脑是很聪明的,它不会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利于你生存的事就会倾向于经常做。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或者在贫困穷苦的生活之中,如果表达出所谓的善意,就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或者同情,或者至少减少惩罚和苦难,那大部分人最后都会变成所谓“善良”的性格。但是善良仅仅能通过讨好或者做所谓“善良”,“利他”的事儿就能评判吗?

举个类似的例子,之前有一次英语考试,很多人都做了弊,有一个胖胖的男同学没做,老师夸奖了他,说他是好孩子,不作弊。这个时候我发小说话了,她跟老师说,这个人平时就很怂(胆小),很可能是因为怕被抓才没作弊。或者因为懒得翻书作弊还要再往上写,不如直接交白卷比较轻松才没作弊。她又说自己能保证作弊绝对不会被抓住,但是她还没选择作弊,这样才能是真正的值得被夸赞的。我听完之后开始觉得很好笑,后来仔细分析也有些许道理,我想这件事大概也是差不多。

在你能选择善良或者邪恶的时候,你选择善良才能是真善良,在你被迫必须选择善良的时候,你的善良能是善良吗?

我对这件事的唯结果论或者大部分人的观点持反对态度。不应该像有些人总说的一样,君子论迹不论心。比如这个视频中的女孩表现出善良的行为,并不说明什么。

首先她有可能是我说的欺骗情况,她在做善事的同时已经获得回报了,就是自己心灵上的优越和表演欲被满足,所以不应该额外获得奖赏。

第二,她是因为贫苦和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她的生存错策略改变,也不应该获得奖赏。

还有一点,我小时候也看过一个叫变形记的节目,大致就是说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互做交换生,对调各自的生活几个月,而大多的结果,都是原来在农村被人赞不绝口的,淳朴善良孩子在经过城市生活之后,变得自私暴力;而那些原本被人攻击的不孝顺的“熊孩子”,在经历农村生活后也会变得温顺善良。

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即使是视频中的女孩,也完全可能因为出生在一个生活优渥,备受宠爱的家庭里,而变成一个不善良的女孩;而她被重男轻女的弟弟,也可能因为出生在一个重女轻男的家庭中,而变成跟她一样善良的男孩。

生理和心理状况也会改变人的行为,一个人可能会在一场病之后改变表观基因,而变得性格大变;一个人也可以因为出生时基因的不同而变得极端暴力,或者完全善良。

有很多人说君子论迹不论心,原因大概就是希望世间做善事的人更多,做恶事的人更少,但只从行为和结果来判断,真的是合理的吗?

在法律上,杀人会因动机而分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量刑完全不同。在生理和心理状况上来说,也会因为有一些人有心理和结构的疾病,而降低量刑甚至免刑。

为什么法律能做到从一个行为的动机和发生的原因来进行判刑,但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就只通过行为就下判断,而不去管动机和发生的原因、条件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被别人说成好人或者坏人,没有被判决成杀人犯这么严重,所以在所谓好与坏的问题上没有进行细分。

但其实并不是。从古代来说,一个女人要是失去了贞洁牌坊,就会被辱骂攻击,直至上吊自杀。

从现代上来说,有很多人遭受语言上的校园暴力,或者网暴而轻生。一个所谓“好人”或者“坏人 ”;“善良”或者“恶毒”的标签,完全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或多或少,但一定会。

以法律类比来说,有促成恶性犯罪的生活环境或家庭教育,那也一定会有促成道德上的坏事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促成恶性犯罪的基因,也一定有倾向做道德上坏事的基因;有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法律判决,却没有区分故意做坏事,和过失做坏事的评判。

做好事也是同样,像这个视频中或者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人分析做好事的原因,不会有人分析一个人善良的原因,只是对结果做判断。就像不会有人对一个作恶的人动机做判断,除非他违反了法律,这时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了违法犯罪的大坏事反而占了便宜。至少能被从动机,环境,生理心理上多重分析,来获得一个相对上公平合理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公正的法律程序,大众直接扮演法官陪审团和刽子手,只凭着他们看到的浅显的结果就得出好人或坏人,善良或邪恶的结论,而对被评判者的人生产生不可挽回的重要影响。更可笑的是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后彻底忘记他们口中的恶魔,而不知此人的人生已因为自己的评判而改变,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甚至逼的被评判者撒手人寰,却不觉自己罪恶或者愚昧。

我认为,在对一个人作出评价之前,要完整的了解这个人的生活背景,家庭教育,地域背景,时代,身体和心理因素,基因和遗传结果,动机,之后再对一个人做出的行为去倒果为因,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不应该只因为一个人做过几件好事或者几件坏事,就直接对一个人是否善良或者邪恶作出判断。

如果做不到,至少可以不要发表意见。你的判断很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伤害他,甚至将他送到另一个世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jiaoxiaoming惊鸿四散鱼逃尽,唯有残帆傲此间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国家和民族

哪吒二冲榜本来就不是给外国人看的

道德就是最不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