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以為你在幫我,其實你在搞笑:笑中悟出道家佛理

Anne
·
·

有一天,我忽然冒出一個體悟:那些道家、佛學的教理,看似深奧又虛無,實際上只有當你「真的做到了」,才能拿來應證,否則只會覺得難如登天。真正難的,不是理解,而是活出來。而且多半不是我們刻意要「實踐」,而是在生活過程中突然發現:原來,我已經這樣做了。

這讓我想起最近工作上的一件趣事。


同事的照片與「誰的事」

我是建築工程監造,現在的工地分為兩個區塊,P1 和 P2。我負責 P2,他負責 P1,這點在老闆的安排中是明確劃分的。但最近 P2 工程出問題,業主特別重視,因此我這邊工作繁重,幾乎要顧全場。我每天上上下下巡視、拍照、回報,但我的同事呢?整個上午不見人影,也沒拍任何照片。

更妙的是,有一天他突然說:「我們是一個團隊,照片發群組就是大家的事情,不分你我。」我心想這也還說得過去。結果下午,他拍了幾張照片發給我說:「這是你的工區,幫你拍好了。」

我一看照片,差點笑出來——那些是他負責的工區,我的工區今天根本沒施工。他真心以為他是在幫我?還是說,他只是用「幫忙」掩飾他今天沒做事的空白?

說實話,我沒有跟他撕破臉。還是笑笑地接受了,繼續把沒人拍的工區都補上。


用道理來生活,沒那麼容易

這件事發生之後,我不覺得生氣,反而想笑。然後我忽然明白,為什麼我們常說佛道難懂,是因為**它們不是教你怎麼「做事」,而是怎麼「做人」。**它們關注的是一種內在狀態——比如面對矛盾時你能不能無爭、能不能放下、能不能不執著。

但這些你是學不來的,只有當你真的在現實中體會過、踩過坑、苦過、笑過,某個時刻你才會忽然醒悟:原來,這就是那句話的意思。

例如這次事件,我如果只想爭一口氣,可以立刻反駁:「這不是我工區!」甚至回嗆他整個上午在幹嘛。但我沒這麼做。不是我道德高尚,而是我真的累了,也懶得糾纏。我反而笑了。因為我看清楚了,這就是人性,就是職場。

這樣的處理方式,也許就是「無為而治」、是「以退為進」、是「不爭之爭」。但我不是背書背來的,是走一圈,才體會到的。


為什麼儒家更容易流行?

儒家不同。它講的是「做得出來」的道理。你孝順、你守禮、你努力工作、你講誠信——這些都可以被衡量、被操作、被教導。也因此儒家成為社會運作的基礎,被政府與教育體系大力推行。

而佛道?你怎麼教一個人「無我」?怎麼告訴他什麼是「順其自然」?太難了,語言說得出來,心境未必能跟得上。


原來,生活才是最好的修行場

有時候我會想,我是不是也開始學會了某種不說出口的智慧?以前我會覺得職場就是該認真做事,遇到混水摸魚的人就該講清楚。但後來才知道:不是每一場戰爭都值得打,有時候你讓一步,不是輸了,而是看穿了。

這種看穿,讓我想到佛教講的「空」。原來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你不再執著非要有個「對錯」、「輸贏」。這樣的智慧,不是在經典裡讀到的,而是在每天跟人互動裡,慢慢長出來的。


結語:所謂「修行」,可能就是在你笑著看破的那一刻

所以說,生活就是最誠實的老師。你怎麼面對一個愛推事的同事,你怎麼在明知他矛盾時還能笑得出來,那就是你的「道」。不是誰教你的,是你自己走出來的。

而那一刻,你不需要再翻經書,也不用刻意去實踐哪一派思想。因為你已經活出了它們說的那個狀態,只是你不曾察覺而已。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