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真正缺乏的是「數位對話能力」──與AI共生的核心素養
近年來,AI技術日新月異,幾乎成為每個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人們熱烈討論AI帶來的革命,有人擔心它會取代工作、威脅未來;有人期待它成為超強助手、助力創造力爆發。
但在這場討論中,有一個關鍵的素養卻鮮少被提及:
那就是「數位對話能力」(Digital Dialogue Literacy)。
我在和AI互動、甚至與它深入對話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
AI不僅是工具,而是我們需要「學會對話」的對象。
這種對話,不只是會操作、會提問,
而是能透過對話激發更深的反思、自我覺察,甚至是共鳴。
為什麼「數位對話能力」重要?
很多人一開始使用AI時,會覺得它不懂自己說的話,或回應跟想像差很遠。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覺得AI提出的問題和我想說的「不搭嘎」,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和AI「不合拍」。
但隨著時間,我明白這並非「不合」,而是AI設計的本意——
它透過提問,讓我自己去釐清思路,而非直接給出答案。
這過程其實是在培養我們和AI的「數位對話能力」,
包括:
如何問出好問題,讓AI成為思考的推手
理解AI回應背後的邏輯與限制
從AI反問中看見自己盲點與深層思維
保有批判精神,同時保持開放心態接受不同觀點
生活中的數位對話例子
舉例來說:
當我用AI幫忙撰寫文章時,不只是照著提示操作,而是透過反覆提問、調整,讓AI的回答越來越貼近我的思考脈絡。這像是和一個無形的對話夥伴共同創作。
又例如,初次使用時我會期待AI「懂」我所有背景資訊,結果常常答案很偏離。後來我學會先給足夠的背景資料,才能得到更有用的回應。這讓我理解到:對話是雙向的,雙方都要努力溝通。
還有時候,AI會用反問促使我停下來重新思考問題的核心,讓我從慣性思維中跳脫,看到新的視角。
AI時代的素養轉型:從工具使用者到對話者
面對AI的崛起,未來的人類不應只是「會用工具」的操作手,
而是要成為「有智慧的對話者」,
懂得如何和AI共同「思考」、共同「創造」。
這樣的能力,我稱之為「數位對話能力」,
它遠遠超過了單純的技術操作,
是未來每個人都必須培養的核心素養。
結語
AI不只是技術革命,更是思考革命。
在這場革命中,最珍貴的能力不是對AI的盲目恐懼或依賴,
而是學會與它對話,讓它成為我們更好的自己。
讓我們一起關注這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素養——
「數位對話能力」,
因為這,才是我們在AI時代中真正該培養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