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99|大腦外包時代來襲!腦神經元與思考力的未來?

閱讀筆耕
·
·
IPFS
·
保有開放的合作心態與夥伴關係,是驅使進步和創新的關鍵。——「AI 教父」黃仁勳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AI Podcast 版本也請進入 電子報 收聽。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自 AI 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以來,我們的生活、學習與思考方式產生巨大的改變。

科技的進步,雖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創新,也引發了關於人類能力與未來的諸多討論。當 AI 成為日常工具,我們會因此更加卓越,抑或是逐漸失去某些珍貴的能力?

這個問題,並非第一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曾被賦予希望與產生疑慮,激發出無數觀點與爭辯。

AI 時代的來臨,再次將我們推向思辨的十字路口。

本期特別收錄三篇觀點各異的文章,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 AI 與人類思維之間的微妙關係。期待這些文字,能引領讀者一同思考: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與科技的距離?


❏ 本週焦點

🔸 大腦外包(brain outsourcing)全面啟動
🔸 重度使用 AI 者的腦神經元
🔸 我們應該擔心 AI 讓我們大腦外包,讓人類喪失思考能力嗎?
🔸 AI 如何改變人類的閱讀習慣?原始文本終會消失?
🔸 吃藥瘦身、買飆股⋯⋯你追的「捷徑」,其實都是繞遠路
🔸 我讀完《內容電力公司》後砍主題、重新定位的筆記
🔧 「有它真是太好了」產生幸福感的服務
🔧 想在網路文章畫線、影片作筆記? 好用工具 Glasp 開箱體驗
🌍 TradingView 教學懶人包:新手入門+圖表操作 4 大常見問題解答
🌍 全家超商點數兌換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等 9 種任你選


❏ 大腦外包(brain outsourcing)全面啟動 by 程世嘉

研究人員找來 54 名參與者,讓他們戴上腦電圖(EEG)設備,並要求他們在 4 個月內的時間完成多篇文章。他們被分爲三組:

ChatGPT 組:使用 ChatGPT 輔助寫作。
Google 搜尋組:只能使用傳統的搜尋引擎。
純大腦組:只靠自己的大腦思考與寫作。

結果,長期依賴 ChatGPT 的使用者,其大腦連結性顯著下降。

當他們被要求脫離 AI、獨立寫作時,他們大腦內的活動模式看起來更像是寫作新手,而非經驗豐富的作者。這正是大腦外包的直接後果:你將建構論點、組織文字的認知重任完全交給了 AI,就像請了代駕後,自己卻忘了怎麼開車。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種「認知失憶」現象。

高達 83 % 的 ChatGPT 使用者,甚至無法準確引用幾分鐘前由他們自己(在 AI 輔助下)寫出的句子。因為思考與組織的過程被外包了,我們成了資訊的「搬運工」,而非知識的「內化者」;相較之下,「純大腦組」只有 11 % 的人遇到同樣的困難。

❏ 重度使用 AI 者的腦神經元 by Zen 大的時事點評

腦科學家開始研究重度使用 AI 者的神經元連結情況了。

畢竟,神經元要儲存資訊,資訊與資訊的連結要建立成模式,需要(人類親自)做的事情,AI 都不用做。也就是說,使用者會記不住那些請 AI 做出來的東西。

所有透過研究或理解所達成的記憶,AI 都不用做就可以給你成果,這麼輕鬆就能得到的東西,大腦肯定不會記住。就跟你不記得上個月五號在網路上看到的影片內容一樣,以後人也記不住上個月請 AI 做的東西了。

❏ 我們應該擔心 AI 讓我們大腦外包,讓人類喪失思考能力嗎? by 林威宇

每一個新工具的發明,都可以找到對人類「能力退化」的擔心。但我們的文明和創造力,有止步不前甚至衰退嗎?

我贊同現在有很多不經大腦思考、複製貼上 AI 產出的文章,但看這些人過去的貼文多半也沒什麼思考。不思考的人就是不思考,不是工具讓他們不思考。工具就只是工具,怎麼樣的人就會怎麼用。

與其擔心 AI 讓別人變笨,不如好好研究怎麼用 AI 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雨果・Hugo 🙋 IMO :從 AI 使用者化身為管理 AI 的主管

AI 是否會讓人變笨?我個人的觀點是「不會」。

就我平時的觀察,善用 AI 的人,通常都具備清晰邏輯力,並且能夠制定一套完整、可以反覆被套用的提問流程。而這項能力,恰恰是身為職場主管所需要操練的。

因此,我認為 AI 讓每個使用者直接化身成為管理 AI 的主管,我們如何訓練使用 AI 變得稱職,這就取決於個人用功的程度。

會操作 AI 和善用 AI ,完全是兩回事。


❏ AI 如何改變人類的閱讀習慣?原始文本終會消失? by BT 宙域

那閱讀文化在自動化浪潮下會變成什麼模樣?假設我們正走向一個未來:文字變得流動、可替代、可折射、可抽象。在那個未來,人們閱讀的方式往往會是「請幫我簡化這段內容」、「幫我轉成 podcast」、「幫我整理成報告」這種請求。

我們會很容易就抓到文本的大意,甚至會有一種「我懂了」的錯覺,所以任何選擇去接觸原文的行動,都將是一種主動的努力與承諾

真正願意讀「原文」的人會變得極少,他們將獲得其他人所無的見解,也會經歷那些他人選擇放棄的閱讀體驗——但那個「博覽群書」象徵知識與智力的時代,將大體上結束。未來,深度讀者與表面讀者之間的差別會越來越難辨⋯⋯。

閱讀筆耕 🙋 IMO :小心「走捷徑」造成的脈絡丟失

如果把一本書類比成一部劇,① 有人會花時間從頭追完,② 有人用 1.5 倍速快轉跳著看,③ 也有人只看 YouTube 上的「濃縮版」就結束。

劇的話,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第一種,因為整個過程本身就很有趣。

書的話可能情況會反過來,因為閱讀其實是一件「過程中有點辛苦」的事,會消耗腦力。不過現在有 AI,可以隨時問 ChatGPT,不懂就查,讓理解變得輕鬆一些。

閱讀真正有趣的地方,來自於先苦後甘。有一天你突然想通:原來書裡的這一段,能和以前讀過的東西串起來,甚至真的派得上用場,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

但前提是當初有花時間去思考書中的脈絡細節。因此選擇 ① 完整閱讀的人往往能收穫更多;而「走捷徑」通常就會錯過這些重要的連結。

這也是對第一大區選文「大腦外包」主題的響應。


❏ 吃藥瘦身、買飆股⋯⋯你追的「捷徑」,其實都是繞遠路 by 綠角的財經筆記

很多人不願意這樣耐心、長時間的去做,他們想要速成與捷徑:

「我不要透過長期的良好飲食與運動來改變體態,我要吃個神奇藥丸,馬上變好。」

「我不要十年資產翻倍,我要明天漲停,一年翻倍的股票。」

這種追求捷徑,想要一蹴可幾的心態,就是許多人無法「長期做簡單但重要的事」的根本原因。但這些看似捷徑的解答,其實是一個會讓人多走很多遠路,事倍功半的作法。

認清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時間,就是需要付出代價。抱著長期主義,老實去做

當身邊的人,年復一年找尋神奇解答,十年下來,與目標的距離卻沒有拉近。你會發現,自己才是更快達成目標的人。

雨果・Hugo 🙋 IMO :長跑型人才,才是真正的贏家

穩紮穩打、腳踏實地下苦工,是匠人精神的展現。

據統計,亞洲產生最多諾貝爾獎的學校,大多集中在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等),但有趣的是,在全世界的中學生科學競賽排名中,日本並非名列前茅的國家。

在猶如馬拉松比賽的諾貝爾獎競賽中,更考驗的是長期的專注與無限的熱忱,這與日本強調的「匠人精神」不謀而合。


❏ 我讀完《內容電力公司》後砍主題、重新定位的筆記 from 中途筆記

管理學大師Michael Porter曾說:「好的策略,就是選擇該放棄什麼。」

這裡說的放棄,不是要你再也不能寫了,我喜歡作家 Sean McCabe 的說法:「選擇主題就像體驗一個季節」,現在選定的主題,會幫助我們去追求後來出現的主題。

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內容做一做做成了夜市攤販,每個主題都不想丟, 那我想鼓勵你一起思考:

  • 如果只留 2 個主題,你會選哪 2 個?

  • 10 年後,你還想寫這個嗎?

  • 現在的內容,有沒有讓人看得出你是誰?

這些問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是一個起點。對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就是讓我更誠實地面對這些選擇。

閱讀筆耕 🙋 IMO :越寫越清楚你是誰

這篇選文,也回應了「長跑型人才」和「長期主義者」的精神:

  • 創作不是短跑,而是一次次累積。

  • 短期可以蹭熱度,但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來自長時間的深耕與專注。

  • 選擇主題,不只是做分類,而是在定義你是誰、你相信什麼。

  • 問自己:「這個主題,我還想做十年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已經站在長期主義的起跑線上。

這不一定會比較快,但會走得比較遠。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有它真是太好了」產生幸福感的服務 by 林威宇

1) ChatGPT Pro:o1 自由

身為 ChatGPT 重度用戶,從早到晚,無論是查資料、寫文章、規劃事項,我每天都會用到十幾個對話。95% 都是用 o1,剩下 5% 才是 o1 pro 和 4o。o1 自由絕對是我最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的關鍵之一。

註:「o1 自由」不是官方模型名稱,但合理理解為「ChatGPT Pro 用戶可無限使用 o1 模型」的使用狀態描述。

2) Wispr Flow:最精準的中文「聲音轉文字」服務​

Wispr Flow 聲音轉文字的速度、流暢度、準確度都是最令人驚豔的。講話卡詞也能修正,邏輯顛三倒四也可以初步整理。

3) Snipd:Auto Snipped 是我目前覺得最好的 AI 服務

這功能不只是「幫我做事」,更是一種陪伴感,像有個助手在旁邊,一起聽、一起記。這是其他所有 AI 服務都沒辦法提供的感覺⋯⋯。


❏ 想在網路文章畫線、影片作筆記? 好用工具 Glasp 開箱體驗 by pika小豆

之前有分享過一個網路畫線工具 Liner,後來發現這個 Glasp工具也不錯用,目前畫線都是以這個工具為主了。

在網路文章上面反白文字,就可以有劃顏色的選項;在看 YT 影片的時候,如果有影片是有附上 CC 字幕的,那旁邊就有逐字稿,逐字稿也是可以化線畫線的。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TradingView 教學懶人包:新手入門+圖表操作 4 大常見問題解答 from 鏈習生

過去學 TradingView 的最大痛點是,介面上的按鈕其實都看得懂,可是實際操作起來就是不順手,教學影片看了一大堆,還是覺得哪裡卡卡的。

這篇文章就是要從純新手視角,陪你一步步把 TradingView 玩得「練鄧」。

閱讀筆耕 🙋 IMO :看盤神器,短中長線皆宜

TradingView 免費版本就很好用,不只幣圈,台股美股看盤都用得上。

說到看盤,很多人馬上聯想到殺進殺出的短線交易,其實也可以拿來制定中長期的投資策略,例如在幣圈你可以開一張合約網格做多天地單,但幣種怎麼選、區間怎麼設,不妨打開 TradingView 去找趨勢、支撐、壓力,協助我們制定開單參數。


❏ 全家超商點數兌換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等 9 種任你選 by 閱讀筆耕

你知道嗎?在全家便利商店消費累積的點數 FamiPoint(以下簡稱 Fa 點),可以向幣託 BitoPro 交易所兌換成加密貨幣——滿 3500 點就能換——這篇文章會手把手教學,馬上開始!

預設看到可供兌換的加密貨幣是 USDT(美元穩定幣),你可以透過下拉式選單,選擇更多幣種來兌換。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6 月 27 日(五)晚上 9 時【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腦哥chill塊鏈》社群 MOD、網格交易好手——阿奶幣遊記 來作客!

在 Web3 裡,詐騙不是偶爾遇到的風險,而是天天都可能在身邊出沒的陷阱。從假網站、釣魚文、冒牌客服到交友詐騙,一不小心就可能資產歸零。這場活動將帶你掌握《Web3 防詐手冊》,學會用知識提高生存率,做個有判斷力的幣圈人。

❍ 時間:2025/06/27(五)21: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Google Meet
❍ 主持人:閱讀筆耕Leo
❍ 嘉賓:阿奶幣遊記

保有開放的合作心態與夥伴關係,
是驅使進步和創新的關鍵。

——「AI 教父」黃仁勳


❏ HOYA BIT 限時活動 12 美元「真 U」領起來!

政府、金融機構、上市公司都在囤積比特幣。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加密貨幣領域的台灣人,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可能不是「要買哪種幣」,而是「到底要在哪個平台買才安全?」、「這麼多平台我該選哪一個?」。

不妨參考看看 HOYA BIT 交易所:

🔹 台灣落地,合法合規
🔹 新手友善,買幣像電商購物一樣簡單
🔹 真人 LINE 客服直達,不用層層關卡

還沒體驗過 HOYA BIT 交易所的朋友,使用【創經 IMO】推薦連結註冊,或是手動輸入【創經 IMO】推薦碼「imoweekly」,完成任務獲得 12U(真U),還能瓜分最高 30 萬台幣獎金池。

註:U 是美元穩定幣(例如 USDT)的簡稱,與 1 美元等值。

📅 活動期間:5/2(五)至 6/30(一),限額 1,000 人。

✅ 受邀好禮
你使用推薦碼「imoweekly」註冊 HOYA BIT 交易所,實名認證 LV.2 +銀行綁定,並完成「單筆」購買新台幣 3,000 元以上交易,即送 6U(真U)。

✅ 邀請好禮
你在 HOYA BIT App 生成自己的推薦碼,推薦 1 位以上好友註冊,當他們完成實名認證 LV.2 +銀行綁定後,你額外再獲得 6U(真U)。

💰 瓜分獎金池
活動期間,全站註冊人數每達 500 人,將可瓜分 5 萬台幣獎勵;達 3000人,開啟最高獎金池 30 萬台幣獎勵。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幼魚壽司 1880 無菜單料理食記|新北中和壽司推薦,親民價格品嚐正宗日式料理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101|創作路上不孤單,一起告別分心的困擾

創作者經濟 IMO 人物誌|從 Web2 PM 到 Web3 從業者:小烏鴉 Ma𝕏 的區塊鏈職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