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弗语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74、蠢为上文化13.2:横渠四句与少年强——大饼术的泛滥

弗语是
·
【摘要】华夏“画大饼”的传统,从孟子“苟行王政”到张载“横渠四句”,再到近代的“少年强则国强”,一路延续不绝。它们的共同点是:用宏大口号麻醉人心,却不给出任何可行路径。横渠四句,把虚幻升华为民族幻象;“少年强”则把责任推给未成年孩子。画大饼术的极致,就是让全社会沉醉于空洞口号,现实却愈加困苦。

一、横渠四句:宏大幻象

张载的“横渠四句”,被称为理学的精神纲领: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恢宏而崇高,但逐句拆开,全是空洞:

  • 为天地立心:天地何曾托付过心?

  • 为生民立命:生民的命运,却要别人来“立”?

  • 继绝学:不是恢复真理,而是独占话语权。

  • 开太平:永远的未来支票,不必兑现,也无法验证。

横渠四句,就是画大饼的最高境界:大而无当,却足以成为两宋以后的思想枷锁。

二、少年强:甩锅式口号

近代中国又推出一句流传甚广的口号:

“少年强则国强……”

听上去豪迈,实则依然是大饼:

  • 一个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制度、法律、科学、产业。

  • 但口号却把责任推给未成年孩子:只要少年强,国家就强。

于是,成年人可以推卸责任,制度可以继续腐败,社会可以继续荒唐,而只要少年被要求“强”,似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梁启超并没有给出“少年强”的路子或方法,而是横空窜出来“少年强”——于是,国强便成了国人自嗨的真理。

清末真正的少年其实在吃鸦片、闹饥荒,而不是强壮。

爷爷挨打,父亲挨打,儿子就强了?爷爷信仰画大饼文化,父亲信仰画大饼文化,儿子恐怕也只会画更大的饼吧——于是,我们的未来便充满了阳光!

这不是历史规律,而是精神胜利法。

这与横渠四句一脉相承:

  • 虚幻的目标 → “天地、万世”;

  • 空中楼阁式的前提 → “少年强”。

最终都变成一句自我麻醉的幻象。

三、画大饼的共同逻辑

无论是横渠四句,还是“少年强”,它们的逻辑一致:

  1. 提出宏大目标,必须崇高、必须激昂;

  2. 不给操作路径,不谈现实条件;

  3. 让百姓、学生、青年沉醉其中;

  4. 现实愈发困苦,却被口号掩盖。

这种大饼,骗吃骗喝两千年:

  • 皇帝靠它维系正统;

  • 士大夫靠它标榜身份;

  • 近代政客靠它鼓动情绪。

四、结语

从孟子的仁政大饼,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少年强则国强”,华夏的口号逻辑从未改变:

虚幻的目标 + 无解的路径 = 自欺的幻象。

所谓“礼仪之邦”,最终只是“画饼之邦”。

横渠四句是士大夫的幻象,少年强是政客的幻象;

画大饼的极致,就是让整个民族在空口号里越活越蠢。

华夏两千年的智慧,竟然只剩下画饼。

蠢为上,又增新篇章。

——2025年9月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