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蜀中五老」之一、《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仙逝 享嵩壽110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中國四川現代作家、《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於昨晚(28日)因病醫治無效仙逝,享嵩壽110歲,消息由其女兒馬萬梅傳出,她早於年初曾發出親父自擬的文稿《十齡記》。

馬識途1914年出生於重慶忠縣,在大學期間秘密加入地下黨領導的南京學聯小組,後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志願書上,他將原名「馬千木」改為「馬識途」,以表示自己「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在學期間接受許多文學大師如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的教誨;曾任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職。著有《清江壯歌》、《滄桑十年》、《在地下》等作品,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80年代初,在出版界名人韋君宜的推動下,馬識途寫出並出版了《夜譚十記》,當中以西方幽默諷刺的格調,寫中國故事。他喜歡俄國的契訶夫、果戈理,美國的歐亨利、馬克吐溫,西班牙的塞凡提斯,同時也特別注意通俗手法。馬識途認為,文學作品應該寫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夜譚十記》銷量大好,韋君宜建議他以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見聞為題材,用薄伽丘《十日談》的形式,寫一個「夜譚文學系列」。當時他們商量好推出《夜談續記》,馬識途也開始動筆提綱,無奈後來擱置下來。 但《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於2010年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由姜文執導,重新安排了人物、結構,於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13項獎項,享負盛名,也令他的名字再走進新生代的視野。

《讓子彈飛》上映後,馬識途被兩度授以文學終身成就獎,但他深覺慚愧,認為自己經歷百年中國的大動盪,卻沒把積累的題材寫出來,「我很清醒地知道,我不是那種可以寫出具有傳世藝術品質作品的作家。我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一個我自認當之無愧的革命家。我為中國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犧牲。我寫的很多文學東西,都是為革命吶喊,但在藝術水平上,我真的不夠。革命勝利後,我又走上從政的道路,工作很忙⋯⋯我應該創作出遠比我已發表作品更好的作品,然而令我遺憾,沒有實現我應有傳世之作的理想。」

馬識途沒有忘記與韋君宜的承諾,一直把《夜譚續記》存於腦海,後來幸得好友鼓勵,他開始著手《夜譚續記》的寫作。但開筆不久,癌症再次入侵,進度大大受阻。家人為他的病情擔憂之際,馬識途卻想起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司馬遷的故事激勵了我,我也要發憤而作。我曾經對朋友說過,我的生活字典裡沒有『投降』二字,我決不會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鬥爭,和它搶時間,完成這本書稿的創作。」他讓子女把稿紙帶到醫院繼續寫作,出院後一面積極治療,一面堅持寫作。「別人認為我得了這麼危險的病還滿不在乎,奮力寫作,真是怪人。其實這毫不可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戰鬥到底,正像當年我作地下革命鬥爭不畏死一樣。」

2020年,106歲高齡的馬識途推出《夜譚續記》,書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曾首創『夜譚文學系列』並大力推出《夜譚十記》一書的韋君宜先生,以為紀念」。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號稱「AI版Netflix」登場!輸入關鍵字生成自創劇集 將成未來趨勢?

回眸涓涓曲水,談安土與不遷——小思「香港關懷系列」套裝發佈會紀錄

慧翠道憶胡鴻烈校監:這是只屬於某個逝去時代的樹仁故事

中國作家「蜀中五老」之一、《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仙逝 享嵩壽110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中國四川現代作家、《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於昨晚(28日)因病醫治無效仙逝,享嵩壽110歲,消息由其女兒馬萬梅傳出,她早於年初曾發出親父自擬的文稿《十齡記》。

馬識途1914年出生於重慶忠縣,在大學期間秘密加入地下黨領導的南京學聯小組,後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志願書上,他將原名「馬千木」改為「馬識途」,以表示自己「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在學期間接受許多文學大師如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的教誨;曾任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職。著有《清江壯歌》、《滄桑十年》、《在地下》等作品,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80年代初,在出版界名人韋君宜的推動下,馬識途寫出並出版了《夜譚十記》,當中以西方幽默諷刺的格調,寫中國故事。他喜歡俄國的契訶夫、果戈理,美國的歐亨利、馬克吐溫,西班牙的塞凡提斯,同時也特別注意通俗手法。馬識途認為,文學作品應該寫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夜譚十記》銷量大好,韋君宜建議他以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見聞為題材,用薄伽丘《十日談》的形式,寫一個「夜譚文學系列」。當時他們商量好推出《夜談續記》,馬識途也開始動筆提綱,無奈後來擱置下來。 但《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於2010年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由姜文執導,重新安排了人物、結構,於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13項獎項,享負盛名,也令他的名字再走進新生代的視野。

《讓子彈飛》上映後,馬識途被兩度授以文學終身成就獎,但他深覺慚愧,認為自己經歷百年中國的大動盪,卻沒把積累的題材寫出來,「我很清醒地知道,我不是那種可以寫出具有傳世藝術品質作品的作家。我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一個我自認當之無愧的革命家。我為中國的革命做了努力,也有犧牲。我寫的很多文學東西,都是為革命吶喊,但在藝術水平上,我真的不夠。革命勝利後,我又走上從政的道路,工作很忙⋯⋯我應該創作出遠比我已發表作品更好的作品,然而令我遺憾,沒有實現我應有傳世之作的理想。」

馬識途沒有忘記與韋君宜的承諾,一直把《夜譚續記》存於腦海,後來幸得好友鼓勵,他開始著手《夜譚續記》的寫作。但開筆不久,癌症再次入侵,進度大大受阻。家人為他的病情擔憂之際,馬識途卻想起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司馬遷的故事激勵了我,我也要發憤而作。我曾經對朋友說過,我的生活字典裡沒有『投降』二字,我決不會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鬥爭,和它搶時間,完成這本書稿的創作。」他讓子女把稿紙帶到醫院繼續寫作,出院後一面積極治療,一面堅持寫作。「別人認為我得了這麼危險的病還滿不在乎,奮力寫作,真是怪人。其實這毫不可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戰鬥到底,正像當年我作地下革命鬥爭不畏死一樣。」

2020年,106歲高齡的馬識途推出《夜譚續記》,書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曾首創『夜譚文學系列』並大力推出《夜譚十記》一書的韋君宜先生,以為紀念」。

除了小說,馬識途在紀實文學、散文、詩詞、隨筆、遊記、雜文等領域均有造詣,晚年推出自己首本學術專著《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他被譽為「在巴蜀現當代文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後最具影響的作家」。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