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經歷總整理:從柯醫師到柯總統
柯文哲經歷介紹,是一篇關於台灣政治人物柯文哲的文章,本篇文將介紹柯文哲從台大急診部醫生到柯市長再到現在成為2024總統大選的候選人,讓你更了解柯文哲的政治背景、政治主張。
柯文哲個人介紹

姓名:柯文哲
出生地:新竹市北區
出生年月:1959/08/06(現年63歲)
現任職位:台灣民眾黨主席
曾任職:外科醫師、政治人物、台北市第4任市長
學歷:
新竹縣新竹市民富國民小學
新竹縣立育賢國民中學
台灣省立新竹高級中學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柯文哲醫師生涯(1993-2023)
1.急診與重症加護經驗:1985年起於台大醫院搶任「急診」與「重症加護」工作,共計11年。
2.專攻人工肝臟研究:1993年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進修1年,專攻「人工肝臟」的研究。
3.進修博士學位:1994年返台後,回到台大醫院工作,並進入台大醫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引進葉克膜技術:1998年引進美國的葉克膜技術,提高了創傷急救團隊的存活率,也讓他被稱為「葉克膜之父」。
4.推進器官移植工作:從1999年起,柯文哲開始擔任台大醫院器官移植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兼執行秘書。
5.建立器官捐贈及移植制度:2002年建立了台灣的器官捐贈及移植制度。
6.取得博士學位:2002年取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學位。
7.推動醫療品質改善:2010年在台大醫院成立整合醫療照護,進一步推動醫療品質的改善。
8.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2011年捲入台灣首例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柯成為唯一受懲的人。
9.酒駕防制工作:2013年成立了台灣酒駕防制社含關懷協會,投入酒後駕車防治。
10.醫療生涯的結束:2023年2月正式從台大醫院退休,結束他在醫療界的貢獻。
柯文哲踏入政壇原因
柯文哲參選台北市長的原因源於台大的愛滋病器捐事件。在此事件中,柯被監察院彈劾且遭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降二級,成為唯一受懲的人。柯文哲認為政府隨便找一個頂罪者草草了事,因此決定參選,期望改變台灣政治。
愛滋病器捐移植案:
2011年8月24日,台灣發生首例的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由柯文哲負責的醫療團隊,因血檢報告記錄錯誤,未發現捐贈者患愛滋,導致五名接受移植的病患可能終生需接受愛滋病治療。
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2014-2022)
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與獲得民進黨第一階段初選的姚文智舉行3場辯論,整合民調結果,柯文哲勝出。6月16日,民進黨同意不推出候選人,由柯文哲代表在野聯盟競選。
擔任台北市長8年的主要政績

成立台灣民眾黨(2019-現在)
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自詡不是藍軍、綠軍,而是超過藍綠的「白色」政治家。
民眾黨中心思想
柯文哲說到 : 「台灣並不是民進黨的專利,是屬於全體人民的。只要生活在台灣的人,就是台灣人。」
台灣民眾黨的中心思想是增進台灣的整體利益,讓老百姓可以過更好的生活!政治就是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除此之外更要「堅持」!
柯文哲參選2024總統大選
台灣民眾黨自2023年4月17日發布初選選舉公告,該初選期間共歷時一個月,在初選期間只有柯文哲一人登記參選,因此初選協調和民調的程序被中止,台灣民眾黨正式提名柯文哲參選2024年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
參選總統大選原因
希望台灣是中美溝通的橋樑,而非中美對抗的棋子,希望能終結藍綠對抗,讓台灣重新團結和諧。人民需要一個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的政府,不該再任由口號治國、債留子孫、讓政客為所欲為製造仇恨對立。
柯文哲提出台灣目前要改善的5大問題

結論
柯文哲的經歷與介紹,呈現了他在不同領域上都盡力做到最好;不僅是一位專業的醫師,成為台灣首位引進葉克膜技術的人;在他進入政壇擔任台北市市長時,推動許多政策和改建,為台北市帶來了顯著的進步和成果。
選擇柯文哲對台灣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有望引領台灣走向現代化、永續發展,並促進兩岸間更和諧的交流。
原文出處:柯文哲經歷與介紹十大整理,從柯P到柯總統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柯文哲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新識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