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倒數第808天(20250703)

曾經。 我來過。
·
·
IPFS
·
安寧居家護理師的日常-疫情之下的安寧居家訪視

星期四 下午雷聲隆隆

忙碌的一周,終於追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第七集,剛好演到疫情期間,公衛系統常規家訪的精神個案,因為疫情最嚴峻的時期,醫護無法出訪及其他原因,導致藥物斷缺,醫院所有量能都在防堵疫情的擴散,李子育飾演的公衛護士在打電話崩潰的那一段,讓我心有戚戚焉,他原本有自己的高負荷的工作內容,卻為了疫調而全部放一邊,導致個案顧及不到,自責 傷心又無奈最後引發憤怒以至於崩潰

居家護理組包括一般居家,照顧的患者一定要有鼻胃管尿管 氣切管其中一條管路在身上,而居家護理師依照管路到期時間安排家訪更換,我們單位共有6個居家護理師,每人每月的訪視人次都高達80-100人次,每個居護師手上有70-80個患者,是南臺灣最大訪視量的居護所。而安寧居家的對象不一定要有管路,首要條件就是生命末期的患者,期待人生最後一哩路可以好好離開
那問題來了,就是必須covid19第一年的我們也如同影片中被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我們不是做疫調,再疫苗分配不均的時期及民眾家庭或機構群聚感染,我們被要求電話詢問每一個案家有沒有從境外返回的家人?家中成員包括患者有無注射疫苗,除了打電話還要做成資料,下班前完成並繳交,為了因應長官我們放下自己原本的事情,做到沒時間吃飯還延遲下班

接下來因為要維持醫護量能,避免減少感染而被隔離,下令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所以非必要不須外出訪視,所以家中只要有人確診就不去換管,管路只要不阻塞就暫時不更換,當然這有增加感染的風險。而安寧的病人呢?只要沒有管路的視同非必要家訪對象,身為安寧護理師真的事很生氣,安寧個案本來就少有管路的,更需要的是疼痛及末期症狀的控制,臨終關懷與照顧,現在卻成為長官認知中的<不必要的訪視>,面對死亡病人的痛苦家屬的無助,我好想接住他們的需要,若我的位階分量足夠也要像劇中仔仔飾演的精神科醫師那樣爭取外出訪視,即便全副武裝我也願意,可惜....我只是基層員工,只能服從命令。當時因為末期症狀無法被好好控制,病人被送進急診,又礙於防疫規定,留下照顧的與病人只能與其他家人分隔在醫院的圍牆兩邊,有幸住到安寧病房也會被限制探訪時間及人數,即便是病人已呈現彌留狀態,此時所有臨終陪伴道別在疫情之下,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了,想來真是令人心酸
後來,我在一些關於疫情之下對安寧照顧的研討會發現,原來在台灣其他醫院甚至新加坡,他們並沒有把安寧照顧隔離於病毒之外,反而因著嚴峻的疫情彰顯安寧照顧的可貴與真心情意,在社會動盪不安的時期那份愛是共同堅強面對的力量

為了減少接觸感染,醫院也在疫情推動了居家視訊看診,這也是一個對於居家護理很荒謬的政策,遇到需要醫師看診的個案,居護師到案家,然後開啟line把健保卡放在病人胸前,讓醫師在醫院端拍照上傳佐證然後開藥,這個前提是居護師必須去案家為醫師提供畫面,同事們感嘆果然護理師的命不值錢

果然.....塑膠總是缺乏人情,長官的想法高深莫測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