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被挑动,谁在暗处微笑
费尽心思让人“有感知”,目的并不是沟通,而是让对方因此消耗与反应。
只要你有反应,这场游戏就能继续下去。
私下言论的扩散路径往往难以追踪,语言本身又极易被扭曲——语气的微变、指向对象的不同、上下文的偏移,都会让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那些擅于操控的人,并不怕你生气,他们怕的是你不玩。他们的全部心机,不过是要把你拖进一个设计精巧、无论如何都是你错的游戏场。
真正的胜利,是不入场、不回应、不再参与这场本就不该存在的游戏。
最可怕的,是被挑动的双方——彼此都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样。
A骂的其实是中间人,但中间人稍一转述,就变成了“A骂B”。
于是B被激怒,向A回以负面反馈。
而A因为长期莫名其妙地接收到B的负反馈,渐渐真的开始负面地理解B。
一场误会被精巧设计成敌意的循环,而中间人——才是那个真正的攻击者。
而有没有想过,这一切其实本不该发生。
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这么多敌意与误解,
是有人精心布下了情绪的陷阱,让彼此误以为对方才是敌人。
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
因为操控从不以“真相”为目标,它以混乱为生。
只要我们彼此失去理解,它就赢了。
所以,最清醒的反击,不是证明自己,而是从混乱中抽身,让真相在沉默中重新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