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那你接下來要做什麼?
每當和親友提起離職時,最常聽到的下意識反應就是:「那你接下來要做什麼?」這讓我不禁回想起高中升大學時填志願的情景。那時的我們,多半對各科系的實際內容一無所知,很少有人能清楚說出自己想念什麼。
你可能會說:「我想讀藝術」,父母卻回:「那以後會餓死吧。」你說:「我想讀哲學」,他們又問:「那以後有什麼出路?」彷彿只有醫學、電機、資工、會計這類「預設」的科系才能得到認可。這種情境,就像問女朋友晚餐想吃什麼,她反問你想吃什麼。你提了水餃,她說不要;你說火鍋,她搖頭;好不容易選了一樣她點頭的,吃完還嫌你怎麼吃得不開心。
進了大學,接下來的問題是:「那你畢業後想做什麼?」這就好像剛恭喜你結婚完,緊接著問:「那你之後離婚有什麼打算?」或者「你有找到下一任才提離婚嗎?」從這個角度思考,對一個剛離職的人立刻問「那你接下來要做什麼?」,其實挺荒謬的。
這背後似乎預設了人必須不斷「do something」,而否定了「do nothing」的可能與合理性。或許你回答:「我打算休息一下」,但接著的回應卻可能是:「那你休息時打算做什麼?」
為了回答「你接下來要做什麼?」這個大哉問,或許更好的切入點是反過來思考:「我接下來不想要做什麼?」例如:我不想再輪大夜班、不想進違反勞基法的公司。就像雕塑,是先把多餘或不合適的部分鑿去,留下來的形體才逐漸顯現。那時,答案也許自然浮現:「原來這就是我接下來想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