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個人都想活得獨特吧
颱風明明離得遠卻還是影響台灣,突然來了一片烏雲便下起雨,下得均勻,足以將悶熱的暑氣暫時趕到明天,夜裡雨後的空氣變得涼爽,適合散步。河川兩旁的人行道上,許多蝸牛也出來散散步透透氣。天色全暗,路燈昏黃看不清,但不小心踩碎時會很清楚是什麼且不小。覺得抱歉之餘,我想找個未乾的水窪稍微清洗一下鞋底。突然覺得我這個想法與行為簡直跟伊兒法一樣。
馬歇爾拿槍抵在米奇17號的太陽穴準備扣下板機的時候,伊兒法慌張地大喊「不要!」並非出於同情或憐憫,而是目中無「人」,她連忙捲起地上昂貴的波斯地毯說「會弄髒地毯!」
此刻,我踩碎了一隻蝸牛,我只想著要趕緊清洗被弄髒的鞋底。我不是故意踩它的,我也深感抱歉,重點是我絕不可能這樣對待另一個人類。
《米奇17號》我帶著#未來 #高科技 #奇幻這幾個hashtag去看了這部電影,卻發現它要談的根本不是科幻而是人性。
米奇是個人生失敗組,為了躲債他躲到外太空,由於沒有特殊技能,他申請成為不需要技能的「消耗工」。複製人的道德倫理問題尚未得到解法,勉強允許能在地球之外使用,而消耗工就是複製人也是所謂的「工具人」,被派去執行最危險的任務、宇宙探險、試毒、試疫苗、跟外星生物打交道......,他死過一次又一次,又被3D列印復活,且記憶會被儲存再重新輸入,於是他記得所有的痛與死,諷刺地是,3D列印的材料源自於整艘太空船的廢棄物包括許多個死掉的他自己。
全人類只有他死過又復活(耶穌不算的話),於是太空船上每個人都好奇,卻又不好意思地支支吾吾問米奇「死亡究竟是什麼感覺?」但米奇都沒有回答,只說「雖然我死過很多次,但我還是很害怕死亡。」
米奇讓我聯想到最底層的低階勞工,不被重視甚至不被當人看,反正還可以再列印一個,反正你不做還有其他人要做,會無故被增加工時、被縮減福利,反正你是消耗工,低階勞工是用不完的。
米奇既渺小又偉大。
每個人都笑笑地看米奇去死,或是他快死了就直接把他丟下逃跑,好像他的死無足輕重。只有米奇的女友娜夏總是不捨地陪著米奇,甚至在米奇因試驗疫苗即將痛苦死去前,不顧一切穿上隔離衣抱著他。米奇也不明白,他一個人生失敗組、沒有才華又怯弱、長得也不特別帥,為什麼美麗、性感又聰明的娜夏會愛上他。
有次看到《馴龍高手》真人版的預告,自信果敢的亞絲翠對著膽小又沒有屠龍能力的小嗝嗝說“You have something none of us have.”「你有我們都沒有的特質。」大概就是這個吧,米奇也有大家都沒有的something,所以娜夏愛他,所以最後米奇用那個something拯救所有人,而不是用因恐懼而起的攻擊甚至殲滅。多希望現實世界也是如此,用威脅、暴力的方式從不會帶來和平。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在遇上危險、死亡迫在眉睫的時候,為什麼米奇不選擇直接死去?」活下來這麼難,需要拼命跑、拼命抵抗、累個半死,為什麼不乾脆死掉?反正明天就會被重新列印出來,反正明天就活過來了,為什麼不直接死掉比較輕鬆?
某次米奇出任務,遇上不明外星生物(好吧!人類才是此時的外星生物!真是膨脹的自我中心思想!)必死無疑直接被同伴丟下,最後他沒死、他活下來了,拼了命地在冰天雪地中氣喘吁吁跑回基地,卻發現新的自己已經被列印出來了。於是有兩個米奇,這是不被允許的,其中一人必得死,但兩個米奇都不想死,兩個米奇都不想放棄活著的機會。
也許這就是人的本能吧?想要獨特,即使明天會有新的我,但今天的我也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所以米奇努力執行任務、努力活著、努力地成為米奇17號,努力地不要讓今天的自己死去,努力地讓自己獨特。而米奇18號也是。
2025.06.14〈交換日記〉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