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與緊張同在
時光飛逝,兩天後的我將站在研討會的舞台上,向許多在同樣領域研究的老師、前輩們分享我小小的成果。
緊張是必然的。雖然許多人都想迴避緊張的感覺,但我相信「緊張代表自己很重視」。
還有兩天,現在的我已經開始陷入戰鬥狀態。提高的安靜心率在告訴我,這是一場未知的戰爭。身體正在為我預備著。
然而,我擔心自己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有這樣的可能性會被自己的緊張吞噬。我想我必須要安頓好自己。
這件事對目前的我來說,我現在還無法一個人做到,我需要找人幫忙。就像當初在準備內容時一樣,我需要向別人請教,需要讓他人來協助我。
而我想到的第一個人,是我最信任,對我而言也是最安穩的存在。我的心理師。
我鼓起勇氣,走到他的面前,承認自己需要被幫助。
我感受到自己很緊張。但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理由緊張,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上場了。
他帶著我去感受身體的緊張,感受看看緊張想帶給我什麼?而那狂跳的心臟好像在告訴我:「我知道你準備好了,我很期待你的表現。」
原來我的緊張之中還帶著一些興奮感。似乎應驗了那句「身體分不出興奮與緊張的差異」。
說實話,我是驚訝的。因為我很擔心自己的表現,擔心有那些未知的情況發生,害怕自己會不會搞砸。即使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上場,我就是100分的。」然而擔憂依然沒有消失。
於是我們試想了最壞的情況。當最擔心的狀況發生時,我可以怎麼面對?
我最害怕的是對於發表後的提問時間,一個問題都不會回答。
那麼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我會怎麼做?我想只能誠實地說自己不了解,但願意再多做深入研究。又或者最壞的情況,呆站3分鐘直到提問結束。
即使是這樣的結果,那前提也是我已經把我準備的內容分享完了。我想那就算是完成我對自己的期待了。
但當下緊張依然在,我又該怎麼安撫自己呢?
我想了三個方法:
第一,做最好的準備。把準備的內容多練幾次,不要讓結束的我後悔自己對內容不夠熟悉。然後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第二,隔離情緒。不是要否定情緒的存在,而是看見她,但跟她說先等等,現在的我需要專注在事情上,等我結束會回來找你的。
第三,萬一情緒好大好大,隔離不了了,那就好好讓自己呼吸。慢慢地吸氣、吐氣,將要求於期待放在只是呼吸這件事,讓自己回到當下。沒有什麼比能夠好好呼吸更重要的。
對於研討會,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不配得。
「我只是一個大學生,我拿什麼身分與這些前輩站在同一個舞台?」
但是,換個說法:
「我只是一個大學生,我可以用這個身分跟這些前輩站在同一個舞台!」
這樣來看,我是不是也還不賴!
最後,我與心理師的對談只有短短的30分鐘。
30分鐘之後,挑戰依然在,恐懼依然在,緊張仍然與我同行。但是現在的我相信自己很棒,相信自己已經準備好接受挑戰。
這兩天,繼續生活、繼續練習。
研討會不是最後、不是結束,它只不過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部分,一個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的瞬間。
面對巨大挑戰,我感受緊張,也感受著興奮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心情,也記錄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祝大家與緊張同行卻依然擁有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