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樹;麵包果

每次看到這麵包樹 ,就想著要來拍。
但莫名停在他人院子前,未免太奇怪,也會讓人引起不好的聯想。
星期天起早,走了滿遠的路,如我猜想的,買早餐和晨運的人聚在此閒聊。



問其中一位:這麵包樹可以拍嗎?
七嘴八舌:很稀罕齁?沒見過齁?


拍吧。常有人來拍,也會問東問西的。

討論起如何煮食麵包果,那個我沒興趣知道,我只是想拍麵包果實而已。


科名:桑科(Moraceae)波羅蜜屬(Artocarpus)
別名:麵包樹、羅蜜樹、亞波羅蜜樹、釋迦果、羅蜜樹、麵包果樹、麵磅樹、
馬檳榔、巴刀蘭(台灣)、Chipopo(達悟族語)、Pacilo(阿美族語)
原產地:馬來西亞及太平洋玻里尼西亞群島
栽培歷史及來源清代由南洋引入台灣,各地普遍栽培,
因其樹冠傘狀、葉大、濃綠色、遮蔭效果甚佳。

利用:麵包樹的果實可供食用,其成熟期為7-8月,成熟的麵包果果皮呈黃綠色。
麵包果的澱粉含量非常豐富,其不可生食,通常以烘烤、蒸、炸或煮湯等方法料理,
最常見的料理方式為與小魚乾一起搭配煮湯。
麵包果烹煮後味道與麵包和馬鈴薯相似,因而得名麵包果。
除了果肉可食用外,其果核也可食用,果核外型灰白,
顆粒相同於花生米之大小,其滋味清淡,有如吃花生米之鬆脆風味。
麵包果的果實富含黏稠的天然汁液,
果實切削之前,可先在刀面上抹油或是先冷藏一晚後才進行削皮,
否則果實既難切削,事後刀具又難以清洗。
切削完成的麵包果的果實,要在清水中浸泡以祛除黏液,食之才會清爽。
麵包果可於產季削皮後進行蒸煮作業,冷卻後放入冰箱冷凍室可長期保存。
麵包樹的木材材質輕軟而粗,具耐浸泡的特性,故蘭嶼達悟族以此為拼板舟樹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