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二手書?
有時候覺得讀小說有點划不來,通常故事結束了,心似乎也漸漸平息讀小說的悸動或感動。然而一本書就這麼短短幾天讀完,最後束之高閣,心裡覺得有點可惜,重點是現在的書籍不便宜,花了錢卻一下子就沒了,好像有一種虛無的飄渺感覺,難怪有人喜歡去圖書館借書,我在想,我是否也該用這種方式借書呢?
但對于喜歡書的人而言,其實這些錢是可以不在意的。會有一種支持作者及出版社的社會責任感。這樣說來好像自己有點貢獻,也有點驕傲,心裡好像也比較能接受花錢這件事。
總是找藉口為自己買書這件事解套,所幸我的書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讀,我的妹妹和外甥女也會和我輪著讀這些書,把書的價值發揮地更極致,這也是我仍然願意繼續買書的原因之一。
近一年我開始學會也讀二手書,以前對書有潔癖,不願意與人共享,但漸漸地我也說服自己用開闊的心接納這些一直流轉的書籍,相信這些循環是有益處的,摸別人摸過的書時,便沒有了嫌膩感,否則以我的本性,根本無法去觸碰二手書。
前幾年為了讓書櫃瘦身,將我的部份書籍捐給圖書館。結果書減少的空虛感讓我又開始買書,這陣子想著,是否又得捐書或嘗試賣給二手書的店家?至於會不會這麼作,我仍在猶豫中。
還有一點就是我習慣看書時畫重點,也就是說除了小說外的書,我可能會因為詞句優美或重要的文字線索而畫下線,雖然是用鉛筆卻也已經破壞書籍本身的原始狀態。不知道這樣的書籍店家是否願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