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林茲電子藝術節 Futurelab 展望多元未來
IPFS

🔹 AI 與跨域合作的創新亮點
Futurelab 推出《Corpus Corax》人鴉翻譯器,結合生成式 AI 與動物行為學,讓人類與烏鴉之間展開實驗性對話;另一件作品《Inference Ground Truth》則運用 Gaussian Splatting 技術,邀請觀眾進入 4D 捕捉場域,體驗人與機器共構現實的邊界,開啟新的感官探索。
🔹 音樂、機械與 XR 的跨界展演
本屆展會中,《Walzersymphonie》由四所大學學生與 AI 作曲系統 Ricercar 共同創作,並由布魯克納管弦樂團演出,為經典華爾滋注入人工智慧元素。此外,ORI*botics 專案持續推進摺紙與機械結合的新成果,NeXus Print XR 平台則提供開放式沙盒,讓參與者即時共創 3D 沉浸世界。
🔹 臺灣展區「異響共聲」驚豔國際
由文化部與 C-LAB 策劃的臺灣展區「異響共聲」展演 9 件作品,結合 AI、聲音與跨域表演,引發熱烈迴響。顧廣毅的《酷兒解剖學圖譜》挑戰醫學父權觀點,獲得「人工生命與智慧」榮譽獎;楊于嫻與 Jin Keon 的動畫短片《夢姬》則摘下「新動畫藝術」榮譽獎。這些成果展現臺灣藝術家將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創新實力,成功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
參考網站:報新聞、Ars Electronica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