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子非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囉書窩|世代的創傷到我為止

子非魚
·
·
卸下包袱,重塑正向能量

■ 書名

世代的創傷到我為止:卸下包袱,重塑正向能量


■ 觀點

循環打破者

循環打破者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確保世代重複的創傷模式隨著自己結束。透過閱讀本書,你將朝著這項目標邁出一大步。


代際創傷

代際創傷是一種從上一代流向下一代的力量。在一代人身上沒有得到解決或關注的情感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你的家族創傷既是一種生物遺傳,也是一種社會遺傳,最終傳給了你。這種遺傳之所以會延續下去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識別、承認它,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代際忠誠

我們與家庭連結在一起,儘管這些連結會傷害自己,卻讓我們感到舒適,因為它們是可預測的,讓我們免於面對不確定性。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許多人認為離開功能失調的家庭,不僅意味著拋棄他們,還意味著拋棄自己。這種不計後果,留在家庭的情感牽絆之中,我稱之為代際忠誠。這是一種為了與家人保持連繫的自我犧牲,為的是與家人相守、保持現狀。這種忠誠感使我們難以撇開毒性關係和混亂的家庭環境。你所接受的社會教育就是要保持這個循環,而不是去破壞它,這便是所謂的代際忠誠。


羞恥感

羞恥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很差勁、不完整或不夠好的想法。它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使人產生一種深沉痛苦的羞辱感和沮喪。羞恥感是我們在消除創傷時必須解決的核心情緒之一,在有創傷的患者中十分普遍。


你不必原諒傷害

寬恕不是打破創傷循環的必要條件。過去不是,將來也不會是。很多時候,個案會問我,是否有必要為傷害過我們的人開脫罪責,以便治癒自己。我的回答很簡短,那就是「不必」,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有些人不值得你原諒,還有些時候,你並不想要,而且也沒有動機,甚至沒有能力原諒,這也沒關係。有些人蓄意造成傷害,或者選擇留在有害的循環中,依賴寬恕只會讓他們繼續為你的生活帶來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寬恕不會帶來任何有助於你康復的解決方案,反而會為本已沉重的經歷,增加更多的情感負擔,讓你不得不去承受。在日常生活中,不必為任何人做出讓步。你甚至可以愛他們,但同時不寬恕他們的所作所為。


■ 解方

代際創傷癒合定心技巧

  1. 代際的情緒釋放技巧(EFT)

  2.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

  3. 創傷資訊瑜伽

  4. 藏傳瑜伽

  5. 聲浴靜心

  6. 腹側迷走神經刺激

  7. 有節奏的呼吸

  8. 引導式靜心

  9. 舞蹈運動療法

  10. 想像練習

  11. 身體掃描

  12. 生物回饋

  13. 搖擺

  14. 哼唱

  15. 瑜伽靜坐

  16. 太極拳/氣功

  17. 念誦心咒

  18. 日記

  19. 燭光下的伸展運動

  20. 五感接地


整合療法

  1. 拔罐療法

  2. 反射療法

  3. 桑拿治療

  4. 淋巴按摩

  5. 營養補充

  6. 針灸

  7. 平衡脈輪

  8. 靈氣

  9. 用心烹飪和飲食

  10. 低溫刺激

  11. 平衡腸道菌群

  12. 芳香療法

  13. 園藝(植物療法)

  14. 自我按摩

  15. 捕捉日出或日落

  16. 戶外心靈漫步

  17. 熱水浴

  18. 茶道

  19. 藝術創作

  20. 自然陽光


■ 評論

這本書的作者雖然是創傷心理學家,但所提出的一些解方並不完全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簡單來說,感覺並不那麼可靠。然而,她對於代際創傷的觀點頗具啟發性。整體而言,閱讀這本書有點像是一段引導讀者踏上英雄之旅的歷程。

當然,如同CPTSD相關書籍常見的情況,書中列舉了各式各樣的療法,給人一種略顯雜亂的印象。對於複雜性創傷的治療而言,這樣的嘗試難免有「亂槍打鳥」之感。此外,書中也建議療癒過程最好尋求團體或專業人士的陪伴與引導。有時也會讓人覺得,這像是一種「奢侈的病」,不去處理似乎也能過得去,但若想正視,卻覺得成本很高。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