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关令尹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无臭氧层行星的孩子们——自闭症的感官悖论

关令尹
·
自闭症者的感官异常是一种心理创伤,由社会造成,且不可能康复。


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庄子·达生》


2013年起,“异常的感知觉反应”作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被列入临床诊断标准。

相较于常人的感知觉,自闭症者的感官构成了一种显著的悖论:一方面过于敏感,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却又出奇地钝感。

在视觉上,自闭症者是细节控,厌恶高光照、闪烁光点、快速运动物体、鲜艳的色彩以及拥挤的场景。然而,面对某些对常人刺激性更强的视像,比如一个操刀来杀他们的人,或是近在咫尺的熊熊大火,自闭症者的反应反而远小于常人,甚至也小于正常的动物。

在听觉上,自闭症者对日常生活的一般噪音十分敏感,受不了高响度、尖锐的、突然发出的声音,比如电话铃声、狗叫声、儿童哭声、工地噪声、商场人声,更有甚者连盥洗室的水声也害怕。然而,对于狮子老虎等食人猛兽的吼叫声,他们却并不怎么畏惧,回避度反而较低。

在触觉上,他们一方面像娇生惯养的公主,讨厌柔和的肢体接触如拥抱,只穿纯棉和丝绸衣料,觉得麻布、羊毛和化纤衣料太生硬太扎人,一穿就浑身疼。另一方面,他们又像饱受虐待的奴隶,对针刺、用力按压、撞击、摔倒等剧烈刺激反倒很能耐受,很容易受了伤还不知不觉。

在嗅觉上,他们的品位也十分怪异,容易对一些似乎无害的特殊气味过于敏感,诸如洗手液味、汽油味、香水味以及不强烈的人体味。而对于一些富含致病原的,真正有害于健康的高强度气味,比如汗酸味、臭鱼烂虾的腐败气体,他们反倒能持续大口吸入,不知掩鼻回避。

这一系列的感官悖论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早在一百年前,巴甫洛夫就给出了答案。

1924年列宁格勒大水淹没了巴甫洛夫的地下实验室,给实验室中饲养的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以此为契机,巴甫洛夫经后续研究发现,动物在巨大压力下的崩溃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对等(equivalent )阶段。动物对弱刺激和强刺激给出同等反应。

第二,悖论(paradoxical)阶段。在压力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动物逆转了条件反射,对弱刺激给出强反应,对强刺激反而给出弱反应。

第三,超悖论(ultra-paradoxical)阶段。在最大的压力之下,动物陷入僵直解离状态,对大小刺激均无反应。

很显然,自闭症者大多长期处于第二阶段,即“悖论阶段”。与之可资类比的有经历战争创伤的老兵,在枪林弹雨中镇定自若,一听到机车马达声却禁不住四处找掩体,还有强奸后遗症患者,一瞄到背后有人影就浑身发抖,却喜欢流连于鱼龙混杂的酒吧夜总会。

也就是说,自闭症者的感官悖论其实是一种心理创伤症状

现在,问题变成了:

自闭症者是如何受到创伤的?

以及,

在受创伤之前,他们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是否能拥有和常人类似的感知觉?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自闭症正名人士或“神经多样性”主义者所喜闻乐见的——自闭症患者之所以产生感官悖论,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文明社会的创伤。

一个社会越是文明,信息量也就越大,生活节奏也就越快,个体要想适应,就必须依靠社会性不断重塑自己的感官,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和刺激进行整理组织,强化有意义的刺激,忽略对自己无用的刺激。自闭症者不同常人,他们的社会性天生低下,联合注意能力明显低于人均水平,互相注意能力更是极度薄弱,低于宠物狗的平均水平。无法借助他人的感知力形成社会性的认知过滤能力,自闭症者就像一颗颗缺乏臭氧层的小行星,全然无力抵挡与日俱增、越发强烈的信息流紫外线,被烧得遍体鳞伤、精神错乱又何足为怪?

把一只独居野生动物从大森林或大草原捉来,随意投放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它的反应与自闭症者大体相同。

因此,我们顺理成章得出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即便是在婴儿初期,尚未受到社会创伤之时,自闭症者也远不如寻常婴儿:他们对人脸缺乏反应,不追随养育者的视线,拒绝牙牙学语。纵使营造一个“安全”“自然”的温室环境,不令他们受外部社会的创伤,自闭症者也长不成健全人,甚至长不成乖巧宜人的宠物,他们只会长成一只只在心理上极度返祖的独居野生动物,比我们的近亲猩猩更加低社会化,更加返祖。

“自闭症康复”是一个极度荒谬的说法。所谓“康复”,无外乎从疾病中恢复,回复到得病之前的健康状态。自闭症者是不可能康复的,因为打娘胎出来他们就从来没健康过。

对于一个先天缺手缺脚的儿童,你不可能让他的手脚长出来。你只能为他装义肢,教他模仿健全人的肢体运动。

同样,对于天生缺乏社会性的自闭症者,你不可能把他教成一个联注互注皆强,心智健全发展的人。你只能效法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像训狗训老鼠一样,加倍训练他的条件反射和联想能力,期望这两种能力能够模拟一部分高社会性智能,从而使自闭症者看起来比较像健全人,在大量社会福利的加持下勉勉强强活在社会的边缘。

至多只能这样了。因为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来自于,生活在,并将永远生活在那颗没有臭氧层的小行星上。


关令尹

2025年7月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