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令尹

@guanyin

寻衅滋事者的赢学

小时候听过的一个中国人写的美国笑话

网上自杀互助团体是人祭教团的一种现代变体。绝大多数成员因互相交流(自杀的观点和技术),得到了另类的社会支持而暂时打消了执行的念头。然而,团体的维持需要成功实施自杀者充当偶像和圣徒,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更新和补充,所以,也起到了鼓励极少数人执行自杀的作用。靠牺牲少数以保存大多数,谓之祭供,古今宗教皆然。

网上自杀互助团体是人祭教团的一种现代变体。绝大多数成员因互相交流(自杀的观点和技术),得到了另类的社会支持而暂时打消了执行的念头。然而,团体的维持需要成功实施自杀者充当偶像和圣徒,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更新和补充,所以,也起到了鼓励极少数人执行自杀的作用。靠牺牲少数以保存大多数,谓之祭供,古今宗教皆然。

预祝明天出博会(武器出口博览会)胜利召开,订单多多,财源广进!这样税率可以涨得慢点,老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预祝明天出博会(武器出口博览会)胜利召开,订单多多,财源广进!这样税率可以涨得慢点,老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二战参战诸国之结局——有因胜利而为主人者。有因战败而为奴隶者。然亦有败而为主,行民主改革,经济迅速复兴,重新跻身强国之列者。更有胜而为奴,内陷专制暴乱,外做列强臣仆,甚至还屡屡做不稳者……败未必为耻,惨“胜”何足自夸?

二战参战诸国之结局——有因胜利而为主人者。有因战败而为奴隶者。然亦有败而为主,行民主改革,经济迅速复兴,重新跻身强国之列者。更有胜而为奴,内陷专制暴乱,外做列强臣仆,甚至还屡屡做不稳者……败未必为耻,惨“胜”何足自夸?

四十亿年的心灵——元心理极简史

用身心关系来定义何为心理,这种流行了两千年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未免片面而肤浅。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周延的,更具概括性的定义——所谓心理,即感应分离。

无意识的肉体如何产生意识?这个问题就真是蠢到家了,就好比问“没声音的闪电如何产生雷声?”一样。

差不多蠢的还有一种推想:既然闪电是视像,雷声是声音,那么两者来源一定不同,比方说前者是电母创造的,后者由雷公制造。

古今所谓“身心关系哲学”,大多不出于此二类。

无意识的肉体如何产生意识?这个问题就真是蠢到家了,就好比问“没声音的闪电如何产生雷声?”一样。

差不多蠢的还有一种推想:既然闪电是视像,雷声是声音,那么两者来源一定不同,比方说前者是电母创造的,后者由雷公制造。

古今所谓“身心关系哲学”,大多不出于此二类。

最容易落后于时代的人群是老年人和青少年。前者是因为无力再接受教育,后者则是因教育不得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一直有其滞后性。老年人落后的结果无外乎被淘汰。青少年落后则容易造成逆淘汰,引发全社会的动乱,诸如五四和文革。

最容易落后于时代的人群是老年人和青少年。前者是因为无力再接受教育,后者则是因教育不得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一直有其滞后性。老年人落后的结果无外乎被淘汰。青少年落后则容易造成逆淘汰,引发全社会的动乱,诸如五四和文革。

苦行表演者——ta出身既低,长得又不靓,头脑还不聪明,所以只好加倍努力咯,当然,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尚好,有人肯为ta的努力埋大单外加小费。对于这种苦行者,就算大形势不佳,你也千万别同情心泛滥,试图减轻ta的劳役,给ta多发哪怕是一分福利,这不啻于否定ta精心营造多年的自我意象,败坏了ta引以为傲的人设。你这么侮辱ta,当心ta跟你急~~

苦行表演者——ta出身既低,长得又不靓,头脑还不聪明,所以只好加倍努力咯,当然,前提是社会经济发展尚好,有人肯为ta的努力埋大单外加小费。对于这种苦行者,就算大形势不佳,你也千万别同情心泛滥,试图减轻ta的劳役,给ta多发哪怕是一分福利,这不啻于否定ta精心营造多年的自我意象,败坏了ta引以为傲的人设。你这么侮辱ta,当心ta跟你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是一种乡民观点。现代社会的情况正相反:幸福的家庭是多种多样的,从中走出来的孩子被赋予了自由改变自己的能力。不幸的家庭则大多相似:僵化、高度缠结,哪怕家长已经去世,下一代依然被内化的原生家庭所困,缺乏独立思考、应时而变的能力,难以成为自由的现代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是一种乡民观点。现代社会的情况正相反:幸福的家庭是多种多样的,从中走出来的孩子被赋予了自由改变自己的能力。不幸的家庭则大多相似:僵化、高度缠结,哪怕家长已经去世,下一代依然被内化的原生家庭所困,缺乏独立思考、应时而变的能力,难以成为自由的现代人。

共情—支持—客观,这是西方社会对待边缘型人格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态度。然而限于资源,三点往往不可兼得,这就需要受方做出取舍:究竟是漏上面的两点,还是漏下面那一点?不幸,许多人选择了后者。殊不知,没了“客观”这个基础点,共情和支持何来立足之地?又何能长久?

共情—支持—客观,这是西方社会对待边缘型人格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态度。然而限于资源,三点往往不可兼得,这就需要受方做出取舍:究竟是漏上面的两点,还是漏下面那一点?不幸,许多人选择了后者。殊不知,没了“客观”这个基础点,共情和支持何来立足之地?又何能长久?

比白左更恶心的是漂白左。一百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将一撮鼓吹民粹专制的国民流放到了海外,结果这帮流氓教坏了外国人,帮外国建立了一个个新民粹专制政权。流毒多年后,老流氓的异种族徒孙、徒灰孙们竟又纷纷润回西方,在民主社会继续鼓吹民粹专制。有如一个人吃了自己的隔夜排泄物,真比误吞漂白粉还恶心,能无作呕三日乎?也是报应。

比白左更恶心的是漂白左。一百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将一撮鼓吹民粹专制的国民流放到了海外,结果这帮流氓教坏了外国人,帮外国建立了一个个新民粹专制政权。流毒多年后,老流氓的异种族徒孙、徒灰孙们竟又纷纷润回西方,在民主社会继续鼓吹民粹专制。有如一个人吃了自己的隔夜排泄物,真比误吞漂白粉还恶心,能无作呕三日乎?也是报应。

“饿得前胸贴后背。”作此语者必定是位暴食之士。胸腔里的消化器只有一条食道。若不是每次都吃得十二分饱,以至上抵喉门,此君又岂会一饿便觉得胸腔发瘪?

“饿得前胸贴后背。”作此语者必定是位暴食之士。胸腔里的消化器只有一条食道。若不是每次都吃得十二分饱,以至上抵喉门,此君又岂会一饿便觉得胸腔发瘪?

与反社会人格发生婚恋关系的人几乎没一个是出于爱情。其中可再分为两种情况:其一,ta对婚恋要求不高,迫于经济、风俗上的压力与人勉强搭了伙,不幸遇人不淑。因为本就缺乏爱情,所以后来即便拆伙,ta也不倾向于指控配偶无情。其二,ta不在乎爱情,只在乎婚恋带给ta的经济、声誉上的利益,因而与反社会人格一拍即合。ta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反社会。怨偶之间“反社会”“PUA”的指控大多源于第二种情况。

与反社会人格发生婚恋关系的人几乎没一个是出于爱情。其中可再分为两种情况:其一,ta对婚恋要求不高,迫于经济、风俗上的压力与人勉强搭了伙,不幸遇人不淑。因为本就缺乏爱情,所以后来即便拆伙,ta也不倾向于指控配偶无情。其二,ta不在乎爱情,只在乎婚恋带给ta的经济、声誉上的利益,因而与反社会人格一拍即合。ta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反社会。怨偶之间“反社会”“PUA”的指控大多源于第二种情况。

无臭氧层行星的孩子们——自闭症的感官悖论

自闭症者的感官异常是一种心理创伤,由社会造成,且不可能康复。

“反社会”人格其实并不太反社会。他们不擅长一对一社交,却往往能适应集体生活,比依赖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更能理解道德,遵守法规。由于互相注意能力低下,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得罪了不少人,让后者心生受骗感,故辱骂他们“反社会”。如能取消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法律上的优待,用它来洗刷反社会人格的污名倒也合适。

“反社会”人格其实并不太反社会。他们不擅长一对一社交,却往往能适应集体生活,比依赖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更能理解道德,遵守法规。由于互相注意能力低下,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得罪了不少人,让后者心生受骗感,故辱骂他们“反社会”。如能取消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法律上的优待,用它来洗刷反社会人格的污名倒也合适。

女权主义是一种文革症状

21世纪中国女权主义的大流行并不代表女性地位的上升,相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下降。

他是被动攻击型人格,只喜欢做客观不可控归因:自己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满分,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再提升修养,一切不如意和失败全怪环境,全怪不良制度和恶上司的压迫。背过身子想象着各种报复计划的同时,他也会与人为善,但不是真的欣赏别人,而是仅仅想拉拢第三方,结成以他为首的反制联军。很庆幸,我在线下没和他同处一个部门,尤其是没当他的顶头上司:)

他是被动攻击型人格,只喜欢做客观不可控归因:自己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做到了满分,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再提升修养,一切不如意和失败全怪环境,全怪不良制度和恶上司的压迫。背过身子想象着各种报复计划的同时,他也会与人为善,但不是真的欣赏别人,而是仅仅想拉拢第三方,结成以他为首的反制联军。很庆幸,我在线下没和他同处一个部门,尤其是没当他的顶头上司:)

阿斯伯格或反社会人格的终极话术

如果,杀害你亲友的那个反社会变态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又没什么坏处,何妨再来一发?这是教唆者的常用话术。在有理性的人看来,没坏处不能构成再来一发的理由,要有好处才行。然而,有时来一发并不需要额外的好处,行为本身就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和真实或想象中的人群一起来上一发。从众、合作能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聪明的教唆者总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最孤独,或者说,最恐惧孤独的个体。

又没什么坏处,何妨再来一发?这是教唆者的常用话术。在有理性的人看来,没坏处不能构成再来一发的理由,要有好处才行。然而,有时来一发并不需要额外的好处,行为本身就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和真实或想象中的人群一起来上一发。从众、合作能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聪明的教唆者总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最孤独,或者说,最恐惧孤独的个体。

上古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是一只井底之蛙,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是一个茧居族,否则,何来天圆地方之说?

上古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是一只井底之蛙,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是一个茧居族,否则,何来天圆地方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