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爪哇島古人類之旅反思(一)

Jerry517923
·
·
IPFS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這兩個名稱,是在課堂上。老師拿這些詞來形容有些人的生活方式還像原始人一樣。 後來第二次接觸到是閱讀人類學家Lydia V. Pyne 博《七副骸骨:人類化石的故事》,書中以獨特的觀點建構了七篇古人類化石的故事,雖然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描述仍有一些出入,但足以使一般讀者深深著迷。與北京人關聯密切、卻更早在亞洲被發現的「爪哇人」,在已故人類學家賴瑞和教授的《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中也有精彩描寫。那時就默默下定決心,未來一定要親身前往這些古人類生活過的土地與遺址。

今年年初終於實現了當年的心願。在過年前安排了一趟印尼爪哇島六日行程,其中兩天參觀桑吉蘭(Sangiran)和特里尼爾(Trinil)古人類遺址與博物館。

爪哇人化石最早是在1891年,由荷蘭醫學家暨人類學家杜布瓦在特里尼爾發現,包括臼齒、頭骨與股骨等部位。之後又陸續在桑吉蘭、莫佐克托(目前並沒有設立專門的展示博物館)等地發現,後續進行研究的是德裔荷蘭古生物學家孔尼華,在二戰時期為了保護這些古人類化石重新埋入地裡,戰後挖掘出來。而北京人、山頂洞人等兩大箱化石則是在珍珠港事件時遺失了,至今去向不明。

實地參觀了桑吉蘭五個分館:Ngebung、Krikilan、Dayu、Bukuran、Krajan 自然博物館。

當天早上抵達桑吉蘭遊客服務中心(Terminal Sangiran),那是一個公園兼停車場,也有人在那裡服務遊客,可以搭乘接駁車,或步行前往Krajan 館開始五館的參觀。

第二天前往特里尼爾博物館,逛完博物館後,站在山坡上看著杜布瓦當年發現化石的梭羅河岸,想像他當時震撼的心情。

回臺後,參觀了臺博館《臺灣有犀》特展,心裡感觸更深了。展中臺灣古生物研究大未來——仔細分析,放上了QR 碼可查看早坂一郎教授於1942年發表的〈On the Occurrence of Mammalian Remains in Taiwan〉一文,這篇文章最後幾頁有放上多張早期在臺灣發現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照片,讓我想到究竟有多少化石其實至今仍下落不明?有多少化石是在公家/民間單位沒有受到重視好好保存的?又有多少化石,隨著發現者的辭世一同去向不明?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裡去? 是法國畫家保羅・高更1897 年的畫作標題,偷換個概念套用在古生物化石上,我們從哪裡來?環境是如何,化石是曾經地球上生命的證據,研究成果是為了所有人,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旅・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erry517923只有真的嘗試了、實現了,才能知道自己可以收穫什麼;從文字與文字之間的聯結,擦出創意的火花。
  • 来自作者
台灣曾有過犀牛? !臺灣博物館《臺灣有犀》特展
1 篇作品
印尼爪哇島古人類之旅反思
1 篇作品

台灣曾有過犀牛? !臺灣博物館《臺灣有犀》特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