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拒绝清单》读书笔记|我的摘录与思考
前言
“99%的所谓‘必做之事’,其实都是‘可以不做’的。”
“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根据别人和社会的评价决定自己的行为。”
“掌握自己的节奏,而不是强迫自己跟随别人和社会的疾走。”
序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必须”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被外界裹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第一章:营造干净整洁环境的“不拥有清单”
关于“不买东西”
“只要做到不怎么看广告、不怎么逛商店,就不会想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
💭 我的想法:说得很有道理。少刷小红书,减少接触广告和信息的机会,就能少掉许多欲望和冲动消费。
关于“挥霍的乐趣”
“挥霍的关键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和日常消费的差距。”
💭 我的想法:与其提高消费标准,不如降低平时的消费基线,这样小小的“挥霍”也会带来幸福感。
关于“不只在脑子里想”
“除了在头脑中反复思考,最好能时不时向外输出。方法之一就是写在纸上。”
💭 我的想法:这正是我喜欢写手帐、做记录的原因。记忆不可靠,而写下来的东西会更真实,也能帮助整理思路。
关于“不读到一半就撇下”
“让信息有血有肉的最好方式,是写文章时考虑他人的眼光。”
💭 我的想法:所以现在我在写博客笔记,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把知识内化的过程。
第二章:让行动变轻松的“不努力清单”
关于“懒惰是一种美德”
“勤奋的人会用体力和毅力解决问题,但懒惰的人往往会寻找更有效的方式。”
💭 我的想法:身边确实有“懒惰”的人,总能想到别人意想不到的捷径。
关于“不让自己显得高大”
“示弱是一种让对方感觉轻松的智慧。”
“别人的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出恰当的评价。”
💭 我的想法: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只会增加压力。如今节奏快、压力大,学会放下“体面”,反而能获得更舒适的生活。
关于“不做自己讨厌的事”
“人生最重要的是时机。”
“努力与否和是否有回报是两码事。”
💭 我的想法:从小我们被教育“努力就会有好结果”,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成绩和收入未必与努力挂钩,它们更多取决于环境和机遇。
关于“不总待在一处”
“改变一个人的方法有三:时间分配、所处环境、交往人群。”
💭 我的想法:和其一次次“下定决心”,不如换个环境,往往比单纯的意志力更有效。
第三章:让意识变轻松的“不自责清单”
关于“人生中有许多事无法通过努力解决”
💭 我的想法:这一点我完全认同。很多事不是靠拼尽全力就能扭转的。
关于“不归功于自己的实力”
“成功是运气好,失败是运气不好,都把它当作巧合吧。”
💭 我的想法:放平心态,既不为成功沾沾自喜,也不为失败自责。这样能更轻松地前行。
关于“不关联过密”
“邓巴数字:人类能维持稳定关系的上限是150人。”
💭 我的想法:现实中,我真正保持联系的人甚至不到10个。与其追求数量,不如珍惜质量。
第四章:让人生变轻松的“不期待清单”
“只要少一点期待,多一点接纳,生活就会轻松得多。”
“世界并不会如人期待的那样运转。”
关于“做事不带目的”
“如果做一件事不快乐,只是为了其他目的,那就难以坚持。”
💭 我的想法:这让我想到我的工作。除了带来收入,几乎没有任何让我开心的地方。长期无薪加班让我身心俱疲,我也知道不可能坚持到退休。
关于“不忍耐到最后”
“一旦感觉不妙,就要尽早抽身。”
💭 我的想法:这句话击中了我。我是不是也该尽早离开现在的工作?
总结与运用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种“更轻”的生活方式:减少期待,放下执念,不再强迫自己去做讨厌的事。很多观点其实我已经开始应用到生活里了:
减少信息干扰:少刷小红书和广告,降低消费欲望。
记录与输出:继续写手帐和博客,把想法落到纸面,而不是在脑中打转。
面对工作: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该尽早离开一份让我身心俱疲的工作,而不是硬撑到最后。
在豆瓣上,这本书的评分并不高,很多人觉得它是“鸡汤”。但我觉得阅读体验是很个人的事情。对我而言,它并没有那么差,反而打开了一些新的思路,让我能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和生活。或许,这就是读书最大的价值。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