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人生的幸與不幸,就是忽然讀懂了魯迅
現在,我們提起魯迅,會記起他的〈自嘲〉-「横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看似已經不在乎。但他正正是多年來受到「千夫所指」,才寫下這一句話。

《人生拒绝清单》读书笔记|我的摘录与思考
轻松生活的另一种视角

废墟与末法
读《洛阳伽蓝记》的一点感想
遲到多年的中年婦女閱讀《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那時看起來是翩翩降臨的新名詞,如今已成為許多年輕世代的常態。原以為這本書會談許多斜槓青年的工作實務,不過讀完才發現,其實是在談世界趨勢造就斜槓工作的「水到渠成」以及如何轉換自身的認知與心態。

廣電方面簡短筆記
之前上這方面課時隨手抄的 就丟上來水一下字數(大誤)

《人生4千個禮拜》讀後心得
有限的時間,才是真實人生的起點。學會選擇,也學會放下。

觀看日常超現實: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
觀看的道德陷阱,圖像不再是個人化的紀錄,而是表演與販售;觀看不再是沉思,而是消費與消磨。然而在此觀看依存關係中,我們必須意識到其創造與局限的虛構存在著超現實性,超現實篡位了日常,成為了最具話語權的現實。

知識份子的高傲與陷阱 :Christopher Lasch《菁英的反叛》
知識份子的責任是什麼?若知識不為理解而存在,只為標籤與劃界,那我們還剩下什麼?民主若僅止於選票,或只是意見的累積與叫囂,那我們離集體沉默還有多少距離?

終其一生與權勢保持距離:Edward Said《知識分子論》
唯有懷抱這樣的希望,我們才能在極權、從眾、反智媒體與權勢誘惑面前劃出一塊屬於批判思考的空間。還有希望相信著有些信念值得我們為之奮鬥至枯竭,有些反抗是透過日常的實踐來爭取哪怕只是視閾的空間。就算天真,也是知識分子對這被糟蹋之世界所做出的,拒絕沉默的回應。

成為樂觀主義的俘虜:Barbara Ehrenreich《失控的正向思考》
人們忽視倖存者偏見、忠誠信奉著勞動萬能說,更不喜歡別人指出他的正面只不過是某一種從眾的滑坡。在此之下,人們成為了樂觀主義的俘虜,無從辯證,也無從脫身。

讀《格里格外》(繪本)
我想對自己說,請保持你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感情,請放任你自由的想象力和蓬勃的創作力,請繼續做一個不符合常規的「叛逆者」。

情緒 · 感知 · 無形的網
人類的情緒,是構成一個人最關鍵的部分。
讀《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唯一能夠創造不同的就是扣問自己的內心、向外開拓尋找答案,以及跨出那最艱難、最需要勇氣的第一步。

visionary fiction(1):葛丽思·李·勃格斯
美国华裔运动家+思想家,葛丽思·李·勃格斯 Grace Lee Boggs(1915-2018)

書評|明天過後|斯蒂芬·金
先入之見是很跨越的障礙,我認為聰明的人反而更難跨越。他們知識淵博,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會以為自己無所不知

【看了什麼書?】2023-2024 一些讀書隨筆
自從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就養成睡前看書的習慣,當然不見得每天看,但只要感覺自己無法沾枕就睡,就會進入讀墨的書櫃翻個幾頁,坦白說是為了培養睡意,但有時書本太精彩,一不留神一個章節又結束了。這篇文是從今年的1月開始寫的,本來是去年的年末回顧,到現在2024都快要過去了,現在只當作一個逼自己多磨一些字的分享練習了。
書評|我決定給自己一點時間 |李彦姃 @ 鴨子小姐
世上沒有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過一點傷痛

長野縣史讀後感log2!—-2.難治之國,信州人之風骨
這篇是原書4-6頁的讀後感。
長野縣史讀後感log!---1.山國信濃
因爲日語很差所以我會在讀了原文后再使用翻譯讀一遍,會記錄自己的一些理解差異。因爲竪排版的緣故讀得很慢,一次log實際上記錄的内容可能只占原書的其中幾頁。誰能想到我看這個是因爲要搞同人啊。
打造你要的人生 讀後心得:從痛苦到幸福
很多概念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不過至少在閱讀過程中,能幫忙我們複習一下這些可以讓生活品質提升的概念,並在生活中繼續練習、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