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八月讀書
按:爲了給三升四的學生找適合的文本,這個月讀了一些繪本和兒童文學。除此以外,我還讀了卡爾.紐波特的三本書,顛覆了我對數位產品及其影響的認識。
一、繪本
《好無聊啊好無聊》(つまんないつまんない)【日】吉竹伸介 著,毛丹青 譯,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7月
《這樣想一想心情好多了》(ころべばいいのに)【日】吉竹伸介 著,毛丹青 譯,新星出版社,2022年5月
《我真的有理由》(ヨシタケシンスケ)【日】吉竹伸介 著,季穎 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
《這是蘋果嗎也許是吧》(りんごかもしれない)【日】吉竹伸介 著,毛丹青 譯,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7月
吉竹伸介的幾本繪本,都讓人一邊發笑,一邊忍不住思考起來。很有意思的一位繪本作家,我非常喜歡。三年級的學生也非常喜歡。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美】簡.尼爾森 著,【美】比爾.肖爾 繪,歐劍雲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11月
《正面管教》一書作者的作品,是給兒童的情緒管理繪本,讀完想要給自己做一個憤怒選擇輪。
《讓孩子讀懂世界的21個故事》【意】埃米利亞諾.迪瑪爾科 著,【意】安娜.雷斯米尼 繪,鄒玉瑾 譯,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9月
簡單卻富有深意,讓我想深入探索哲學。
《人是幹什麼用的?》【葡】若澤.馬里亞.維埃拉.門德斯 文,【葡】馬達萊納.馬托佐 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5月
一本讀了感覺莫名其妙的小書?
《小狐狸阿權》【日】新美南吉 著,【日】鈴木靖將 繪,史詩 譯,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9月
故事很喜歡。三年級學生對畫面的顏色變化非常敏感,總是問爲什麼這狐狸的顏色又不一樣的?
二、兒童文學
《小狐狸買手套》(手袋を買いに)【日】新美南吉 著,周龍梅、彭懿 譯,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一本溫溫柔柔,又富含深意的故事集,我很喜歡。
《手絹上的花田》(ハンカチの上の花畑)【日】安房植子 著,彭懿 譯,接力出版社,2012年1月
一個淡淡的故事。
《窗邊的小豆豆》(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日】黑柳徹子 著,岩琦千弘 圖,趙玉皎 譯,南海出版公司,2018年5月
上了幾次課之後,感覺愛幻想的學生會喜歡這本書,於是排版編輯成 Word 文檔打印給她們,她們果然很喜歡。我也跟着重讀了一遍,讀到後面部分還是忍不住哭了。
跟學生說我不做補習社老師了,她們紛紛說,那是要去做巴學園的老師嗎?那會很辛苦的,需要老師懂得很多科。
《花園裏的大象》<An Elephant in the Garden>【英】邁克爾.莫波格 Michael Morpurgo 著,【英】麥克爾.弗爾曼 Michael Foreman 繪,付添爵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23年1月
最愛莫波格。「只有輪流把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的前面,伊麗莎白,我們就會到達那裏。」這句話道出了正念的意涵,活在當下。
《影子》<Shadow>【英】邁克爾.莫波格 Michael Morpurgo 著,【英】克里斯蒂安.伯明翰 Christian Birmingham 繪,陳水平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23年1月
永遠不要放棄爲自己爭取。
《親愛的奧莉》<Dear Olly>【英】邁克爾.莫波格 Michael Morpurgo 著,【英】克里斯蒂安.伯明翰 Christian Birmingham 繪,呂立松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23年1月
再殘酷處境, 也不要流失幽默。
《小巴掌童話》張秋生 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7月
圖書館借來的。簡單、溫柔而富含深意的童話集。
《丁雲的童詩課堂》丁雲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
帶了幾節作爲課前分享,但是我太累了,沒花時間精力引導,學生興趣缺缺。書裏按主題選了一些詩,讀過那些詩,反倒讓我生出了寫詩的慾望,也寫了幾首。如果有更具體的課堂指導就好了。這本書更適合自讀,不適合直接拿來上課用。
三、數位、效率與生活
《深度數位大掃除》<Digital Minimalism :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英】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著,洪慧芳 譯,時報出版,2019年12月
讀了兩遍,第二遍畫了兩次思維導圖,把實作部分合併在一起就可以開始實施了。顛覆了我對數位產品及其影響的認知。
以及,手機成癮深層還是和心理創傷有關,只是戒掉手機癮,恐怕效果有限。因爲,想要在社交媒體上尋找的東西,不在社交媒體上尋找,也會到別處尋找。但不可否認,社交媒體加強了人們的逃避傾向,也許,完全戒掉社交媒體,那些空出來的時間,也能逼自己直面內心?
《深度工作力》<Deep Work :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英】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著,吳國卿 譯,時報文化,2017年7月
顛覆了我的認知,值得再細讀一遍,畫好思維導圖,再一步一步實踐。
關鍵在於,實踐。
《深度職場力》<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Why Skills Trump Passion in the Quest for Work You Love>【英】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著,洪慧芳 譯,天下文化,2018年5月
一開始很喜歡,覺得自己找到了終極答案,後來重讀《抑鬱的力量》,發現前提還是不夠。如果完全不喜歡,卻一直在努力,那就是《抑鬱的力量》裏說的,是「努力信仰」在強迫自己。但是,人的愉悅和痛苦感受,是一種指示器,如果感到痛苦還一直繼續,那是違反人性的,最終會遭到反噬。
這本書最令我沉思的是,作者提到三種不適合技能思維的情況:
1、這份工作沒有培養珍貴稀有技能的機會。可是,怎麼判斷一份工作有沒有培養珍貴技能的機會呢?
2、這份工作所看重的東西沒什麼用處,甚至對世界有害。比如補習社。
3、這份工作迫使你與討厭的人共事。這似乎涉及到職場霸凌、自戀型人格、反社會人格?
以上三點,都能分別再寫一本書講透啊。
但,瑕不掩瑜,這本書依舊很讚。
《無意義的意義》(仕事なんかいきがいにするな)【日】泉谷閑示 著,佟凡 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5年2月
這本書的翻譯讓我體會到「佶屈聱牙」是什麼感覺,書應該是好書,只是譯者那些超長的句子,讓我讀着讀着就暈乎,以致於竟不太明白作者真正的意思。好的譯者是一座橋,壞的譯者讓你感覺,這是譯者的作品,而非作者的作品。貪快,買來中文版看,讀得太痛苦,還不如一句一句自己啃日語版。
沒忍住買來紙質書看,但翻譯實在令人大失所望,以至於讀罷全書,我忘了自己最初那麼迫切,是想知道什麼答案,但似乎,讀完全書,也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只記得作者最後的那句「如同孩子般玩耍」。
又,這本書的中文翻譯與日版原名相差太遠,日版書名的意思是「不要把生活的意義放在工作上」。
《抑鬱的力量》(うつの効用)【日】泉谷閑示 著,佟凡 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年9月
這本書是三四月間看的,看電子版時已一口氣看了半本,作者書中所說令我思考良多,後又買了紙質書重看一遍。作者在書中說,抑鬱是身體和內心反抗頭腦的獨裁專制,抑鬱要想轉好,需傾聽身體和內心真正的想法。而抑鬱轉好,先發出來的情緒是怒,其次是哀,最後才是喜和樂。
《正念禪修》<Mindfulness :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英】馬克.威廉姆斯 Mark Williams,丹尼.彭曼 Danny Penman 著,劉海青 譯,九州出版社,2017年11月
六月初跟着這本書,再次系統練習正念。這次我拉長了一倍的時間練習,每一週的練習花兩週時間實踐。第一週聽音頻,第二週獨自練習。和《八週正念之旅》相比,這本書的練習時間很短,因此沒有那麼多細節,我反倒能很好地掌握整體,包括八週練習的聯繫,每個練習的主要。也正因此, 這本書的練習,比《八週正念之旅》更容易在生活中落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