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醒的自我

閒話花開
·
·
IPFS
·

按:本文初寫於2025年9月29日晚。


上週五晚上,我讀完張嘉驊《給孩子的史記(注音版)》最後一冊,內心裡沉睡已久的自我,開始完全甦醒過來。昨晚半夜醒來,腦海裡竟認真地思考: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如何度過這一生?

自己如此認真地思考這兩個問題,讓我非常驚訝,似乎過去三十二年間,我從未仔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可是按理來講,人在十幾歲的時候,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不是嗎?那我十幾歲的時候在幹嘛?或許,過去這麼多年我一直在做夢。用心理學的話來講,我因爲各種嚴重複雜的創傷,始終處於各樣防禦狀態下。換言之,我一直在努力地讓自己活下去, 以至於根本沒有心神去認真思考,我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怎麼過這一生。

又或許,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也曾思考過這樣的問題。那時候我非常喜歡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也很喜歡培根的論文集,那都是關乎人應如何過這一生的兩本書。可是我想,彼時思考那些問題的我,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虛假自我」。也就是,那樣的我雖然在思考,但並不是以真正的自我爲主體,而是以他人、社會的期待爲主體,那樣思考出來的結果,並不是我內心的真正渴望。

碰觸到真正的自我,才發覺,原來過去的那個,是虛假的自我。

想來很不可思議,我爲何能喚醒真正的自我?

我花了三四週的時間,每個晚上閱讀《給孩子的史記(注音版)》裡的兩個故事。第四冊中講劉邦和漢武帝的兩篇,特別驚動我的靈魂。劉邦先入關中,他有很多私心和慾望,他貪圖財富、留戀美色、追逐權位,那樣一個有各種慾望和私心的普通人,後來成爲漢朝的開國皇帝,我突然感受到了什麼叫「足夠好的自己」。這種感覺很不可思議,我想是過去所有的因緣在這一刻成熟了,才有我那晚的觸動。

張良作爲劉邦的謀臣,聽到劉邦入關中後,說那樣見識短淺、私慾膨脹的話,竟以爲常,沒有因此而嫌棄或看不起劉邦,而是講出自己的考量,繼續幫助劉邦奪取天下。讀到這裡的時候,心裡很受震動,原來,有缺點、有私心的人,也會有人願意接受,幫助他。這依舊是「足夠好的自己」。我由此看到自己內心的完美主義,以及對自己的苛求。我也由此開始感覺到,「自我接納」是什麼感覺。

《給孩子的史記(注音版)》第四冊裡,漢武帝聽信寵臣一面之辭,逼得太子自殺、孫子被殺、妹妹斬頭,這件事也很震動我。我從中看到了自己,那個相信自己的想法、感受就是事實的人,以此去質問別人的自己。但我真的瞭解事實嗎?我所看到的,恐怕只是事情的部分,只是從我的視角看過去的部分。而我的視角,還受自身性格和經歷的影響,那麼,我所看到的,恐怕並不完全是客觀現實本身。

可是,只有客觀現實本身才是唯一的真實嗎?並不。心理現實也是現實,甚至比客觀現實還要重要。但我依舊從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個偏執的、非黑即白的、完美主義、對自己嚴苛到無以復加的自己。真正讓我震動的,是我清楚地看見了自己。

又或者,這也是這一個月來,自己每天寫自我肯定日記,每天睡前做 TRE 練習,完全退出社交媒體,留時間面對自己內心的合力?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