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不完的晋史(連載中)第二章晋武帝的一生之痛(1)

丙午燊燊
·
·
IPFS

第二章晋武帝的一生之痛

別人家的孩子

司馬昭對賈充這種“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的行為是十分讚賞的。 此事之後,他對賈充更加重用。

而晋武帝司馬炎對賈充替自己老爹背鍋的這段經歷也十分感激。

所以晋朝一開國,司馬炎就封賈充為魯公、車騎將軍,位列開國十二异姓重臣之一。

按道理來說,關係鐵成這樣,太子與賈家聯姻,可謂是親上加親。 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偏偏賈充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他是齊王司馬攸的岳丈。

齊王是晋武帝的親弟弟,卻也是晋武帝的一生之痛。

記得小時候考試一公佈成績,父母總是說,

“看你們班的誰誰誰,又考的比你好”,“老師又表揚了誰誰誰”等等。

時間一長,我就會對這個“誰誰誰”十分厭惡。

而齊王司馬攸對於晋武帝來說,就是那個用來跟自己比較的“誰誰誰”,俗稱別人家的孩子。

司馬攸和司馬炎的關係,類似於唐朝的李世民和李建成。

司馬攸本來是司馬昭的二兒子。 如果日子安安靜靜的過下去,二人的關係應該處的不錯。

可由於他們的伯父司馬師連續生了五個女兒,卻怎麼也生不出兒子。 這就意味著沒有人繼承司馬師的香火。

這要是一般人家,肯定會找來幾個算命先生,來進行一頓理論分析,又或者讓幾個老中醫多開幾個藥方。

然而司馬家不是一般人家,他們家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能生,家裡自然不缺男娃。

為了給司馬師繼承香火,在司馬懿的主持下,司馬昭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大哥。

因為按照當時的行情,司馬師的前途要比自己遠大的多,把親兒子過繼過去,說不定還能有些好處。

徒有虛名

不出所料,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成為了司馬政治集團的話事人。

如果不出意外,司馬師應該最終會奪得曹魏的天下,並且成為皇帝,而司馬攸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

此時的司馬炎絕對想不到,皇位會有一天落在自己的手裡。

史書上大部分的觀點也認為,司馬攸年幼時就十分聰明,性格也很好,平時還特別愛讀書,甚至連祖父司馬懿都很器重他,所以司馬攸應該繼承皇位。

然而在我看來,以上觀點是比較扯淡的。

要知道司馬懿死於曹魏嘉平三年(西元251年),而司馬攸出生於曹魏正始七年(西元246年)。 也就是說司馬懿咽氣的時候,司馬攸還沒到五歲。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怎麼可能對一個連走路都走不穩的孩子,表現出特別器重呢?

而縱觀這位齊王老兄在晋朝的政治生涯,你會發現,他只有兩件事兒沒做,這也沒做,那也沒做,基本啥實事兒也沒幹。

囙此,事實的情况很可能是這樣的。

大家看在他的養父司馬師的面子上,使勁兒的吹捧這個孩子,而司馬懿也是順著眾人的話附和幾句,畢竟哪個爺爺都愛聽自己孫子的好話。

這就像現在某某領導,突然有一天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了組織,無論這個孩子長的什麼樣、說話什麼樣、做派什麼樣,組織同事都要誇這個孩子聰明、帥氣、有前途。

因為捧孩子就是捧領導。 孩子到底怎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領導留下個好印象。 而領導為了不掃大家的興,也會說“這個孩子在家裡確實很懂事”,“很像我”等等。

如果不出意外,司馬攸會在眾人的吹捧中,逐漸長大成人,並順利成為皇帝。

可歷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它總是出現意外。 (未完待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