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oldnod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AI是人工智商,而智慧僅屬於人類

Coldnode
·
·
你知道嗎?我們熟悉的「AI」其實可以有另一種解讀方式:Artificial IQ,也就是「人工智商」。縮寫一樣是 AI,但重點從「智慧」換成「智力程度」,就完全改變了我們對它的認知。它不是像人一樣有靈魂,而是一種智力外掛——一個能幫助我們完成各種任務的工具。


這幾年「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經成為最熱門的科技名詞。但我總覺得「智慧」兩個字,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誤解,讓人以為 AI 正在「走向人類」,甚至會擁有情感、靈魂與價值判斷。這樣的語感,反而模糊了 AI 真正的本質與用途。


所以我開始思考:如果把「智慧」換成「智商」呢?




智慧 vs. 智商:語感差異


「智慧」:帶著人生經驗、倫理價值與情感色彩。聽到「人工智慧」,人容易幻想 AI 是「準人類」。

「智商」:直覺就是智力程度的高低,不涉及情感或道德。聽到「人工智商」,人會直接想到「腦力外掛」。


這個差別,看似一字之差,卻能讓大眾從「害怕 AI 像人」轉為「理解 AI 能幫人」。




層級定位:AI → AGI → ASI


若用「智商」來重新定位:

AI(人工智商):專精於單一或少數任務,像專科生。影像辨識、下棋、翻譯,都屬於這一類。

AGI(通用人工智商):跨領域都有能力,像全才。能靈活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多樣問題。

ASI(人工超智商):全面超越人類的智力等級,像是外星文明的腦袋。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公司的 AI 智力程度可能差異很大,這取決於研發工程師的技術能力、數據質量,以及公司的策略與政策。因此,人工智商是一個相對概念,而非統一標準。這也凸顯了以能力等級理解 AI 的重要性,而不是去幻想它具備人類般的智慧。




優缺比較


沿用「人工智慧」的優點:有文化厚度,容易引起哲學、倫理的深入討論;有「像人」的親和感。

沿用「人工智慧」的缺點:過度擬人化,導致誤解與恐慌;抽象,難以讓知識不高的人理解。


改用「人工智商」的優點:功能性明確,直覺理解;避免神化,讓大眾聚焦於「如何使用」。

改用「人工智商」的缺點:容易被誤會與人類的 IQ 測驗混淆;可能忽略倫理討論。





結語


不論叫「智慧」或「智商」,AI 發展的風險與挑戰都一樣存在。但我認為,「智商」這個框架更能幫助人們跳脫「AI 正在成為人」的錯覺,直接明白它是一種智力外掛,該思考的重點不是「AI 是什麼人」,而是「AI 能幫我什麼」。

此外,改成人工智商完全沒有貶低的意思,反而能清晰大眾對其認知,幫助迷失在情感誤投的人認清事實。這才是推廣 AI 正確使用心態的第一步。


​本文由 Coldnode 原創。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與出處。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