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童心,才不會只剩恐懼
(修改过)
IPFS
前幾天和舅媽聊天,我提到小琉球很好玩——岸上就可以看到海裡的綠蠵龜,我看得心花怒放。舅媽聽了,只淡淡地說:「像我就不覺得怎麼樣,去過好幾次也覺得很無聊。」
我笑了笑,心裡卻想:原來這就是童心和經驗的差異。對我來說,看到烏龜是一種小小的驚喜,是生活裡的樂趣;對舅媽而言,見過多次的事物就失去了新鮮感,也就沒有了感動。
聊著聊著,我說我下一次想去小琉球浮潛,還想和朋友一起游泳。舅媽立刻說:「我會嚇死,看水就嚇死了。」我忍不住說:「那你這樣人生不就很沒樂趣嗎?」
她嘆了口氣說:「對啊,我的人生就很沒樂趣,而且現在又一身病痛,可我又很怕死。」我聽著,心裡覺得很沉重——害怕痛苦、害怕死亡,卻又失去了生活的小快樂,活著本身就成了一種折磨。
這讓我想到一個現象:有些人因為害怕風險或未知,選擇保守和安全,結果反而減少了生活的滿足感。相反,那些敢於嘗試、保持好奇的人,即便會遇到小困難,卻能從每一次體驗中找到樂趣。
我們的對話,其實就是這種差異的縮影。我享受生活中的小驚喜,享受「去做」的過程;舅媽則在恐懼與身體的限制中生活,快樂被恐懼掩蓋。這不只是年齡或經驗的差異,更是一種心態的差異:童心,能讓生活充滿驚喜;恐懼,則容易讓人生變得沉重。
人生總有風險,也總會有不確定。能夠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想嘗試的事,才算是真正活著。而害怕風險卻又無法放下恐懼的人,可能只剩下等待和煎熬。
所以,我更願意活在當下的小快樂裡,看到烏龜會笑,看到海就想下水,因為這樣的人生,才有溫度,也才有趣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