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并无心事

PassoetrY
·
·
IPFS
我看过许多朵云,却从未想寻找从前的某一朵。为什么看天空的时候,不会想到去找曾经看过的某一朵云呢?

1

我重新走在洞山森林里的小路上,意识到突然在寻找着什么,但是并没有找到,一点点都没有。

我说的是一种长在树上的小白花,4月的时候我从这里路过。路上掉落许多这样的小花,其中有一朵的两片花瓣卷曲,恰好挂在了另一棵植物上。这是人为还是自然形成?谁会把一朵小花挂在这?如果并非人为,那这两片如此卷曲的花瓣是怎么在掉落时挂上的?后来我推测,估计是花朵掉落时花瓣并没那么卷曲,而是刚好有一点钩子的形状,正好就挂在这里,然后,掉落的花还能生长,它挂在这里,花瓣继续生长,就越来越卷曲,终于变成了那个样子。(具体见《生命的另一面 | 关于生态、伤害与创作的自然笔记》)

我在寻找那朵小白花,我当时就知道不可能找到,但同时我也觉察到,我还是在找,就像在人群里找人。

我们在某个城市经历爱情,我们曾和某人一起走过的某些街道,某人曾光顾过的路边小摊,这一切一切不知不觉地记下来。当那个人离开,不再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时,我们又一次在那个城市,又一次走过那些街道,我们又一次走过那个路边小摊,就会想起那个人。我们甚至会觉得,那个人此刻也在这里。

我在找的,真是那朵小白花吗?


2

五年前,我第一次参加内观十日课程,本是安静共修的禅堂,突然响起了哭泣声。然后那个哭泣的声音问老师该怎么办……

我很珍惜每一段回忆,这些所能记起的事件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带着每一段回忆而活着,这些东西丢了,就不完整了。我抓取这些感受,不管悲伤还是快乐,我愿意用强烈的情绪把自己填满,又通过写诗表达出来。

……本是安静共修的禅堂,突然响起了哭泣声。然后那个哭泣的声音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说:把注意力放在身体感受上……

有时我会分不清是,我写诗追求的是最终的作品,还是创作的过程,还是过程中那种饱满的情绪,又或许为生命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我现在告诉你:五年前的那个禅堂,突然响起了哭泣声。然后那个哭泣的声音问老师该怎么办。老师说:把注意力放在身体感受上,(比如此刻眼泪流过脸颊的感受),而不是放在导致流泪的事件上……

不,不能放下那些回忆,这些事件很重要,它们构成了“我”的全部,甚至是我继续活下去的基石。不一定是与我有关的,还包括我遇见的每一个人,观察过的每一种生活,它们加在一起,赋予了我这一独特生命以意义,即使这意义是虚幻的,但终究还能有一丝慰藉。

正念像流动的水,因为生命本身就是流动而只有当下;艺术如燃烧的火,以情绪、回忆、体验作为燃料,让生命无休止地热烈起来。这两者对立、冲突、不可调和。这种拉扯,在我心中构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让我愈加开放地面对许多东西。我知道,当我们谈论“艺术”与“正念”时,都只是谈论概念;而真实的生命,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正念”。真实的生命不执着于“我”创作的艺术,也不被“正念”这一标签所塑造的人格面具迷惑。真实的生命就在这里,其他都只是想法。在正念练习的引导中有一个诗意的比喻:把想法看作是浩瀚天空中飘来的云朵。云朵来去变化,那天空呢?


3

这是我第一次写生画云。

画云的乐趣在于,你抓不住它,看起来它停在那里,却以一种无法预测的速度变化,或快或慢。最终你留在画纸上的那个像云一样的形态,其实从不曾在天空中存在过。因为绘画是个过程,是记录一个时间段内一系列观察的结果;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化,最终留在纸上的,只是云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局部组合。

这一点非常有趣,我们原以为静止的绘画,其实是动态的;我们以为留住的那一瞬间,其实是一段时光。

我看过许多朵云,却从未想寻找从前的某一朵。为什么看天空的时候,不会想到去找曾经看过的某一朵云呢?

云上并无心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