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科技藝術節《混種演化 • 未來生命》觀後感

fengyenchia
·
·
IPFS
·
今年展覽的每件作品都非常有趣,傳達的理念也很特別,有許多跳脫框架的想法讓我很驚豔。

今天去桃園科技藝術節看今年的展覽《混種演化 • 未來生命》,探討當人工智慧、新型態科技、動物、人造人或是其他多樣化的物種進入這個世界,並在未來與人類共同演化出新生命後,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同時,這個展覽也讓我重新思考生命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是人類、動物,還是只要是會動的、看起來有生命力的都能包含其中。

整個展覽是個充滿沉浸式的互動體驗,過程中真的能忘掉周圍的一切,好好去理解藝術家想傳達的理念與想法是什麼。

這些作品除了透過 AR、VR、Unity 等技術製作出視覺豐富的畫面外,作品的表現形式也是帶給了我不少驚喜。

像是其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作品「機器人的日常消遣」,它是子主題「嵌合賽伯格」下的作品。這個主題主要在探討未來世界中,有機體與無機體的結合,會是什麼樣子,而此作品表達出機器人的人性化與人類逐漸機械化的現象。

一般而言,機器人被認為是嚴謹、理性的東西,當它開始試圖理解人類的生活方式,並透過有趣詼諧的動作,模仿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像是倒牛奶、拿平底鍋)時,是否就漸漸獲得了「人性」?作品以 AR 呈現,讓我可以一個一個掃描圖示,去觀看這些機器人的動作、姿態,我覺得這種反差感與呈現手法很有趣,讓我在這個作品上停留許久。

科技的發展持續影響著我們,從一開始對它的陌生到融入生活,未來又會進化成什麼模樣,是否會逐漸逼近或融入生命?我們又該如何與之相處?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