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J.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Day 31 那個眼神的瞬間,成為永恆

A.J.
·
·
那個在唱片行裡深情試探的眼神,永遠是我青春裡的一道光。

有些時候,影響你一生的不是什麼偉大的時刻,而是一個人看另一個人的眼神。

那個眼神來自一個叫Andrew McCarthy的男孩,在1986年《Pretty In Pink》電影裡的一家唱片行。當時的我還不知道,螢幕上那短短幾分鐘的畫面,會成為我對愛情、對自己最初的啟蒙。

你還記得什麼時候開始明白,原來心動是可以這麼安靜的嗎?不是那種電影裡常見的一見鐘情,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表白,而是一種小心翼翼的凝視,像是怕你發現,又希望你發現。

Molly Ringwald在唱片行打工,穿著她特有的八零年代混搭風,花裙子、怪異的耳環、像是自己在家縫的粉色外套。Andrew McCarthy走進來,他飾演那個典型八十年代電影裡的「貴公子」:衣服永遠乾淨,髮型像剛吹好,連走路都有一種私校的氣味。

然後,他看見她。

那是一種專心到近乎不禮貌的凝視,像是怕你轉頭他就錯過了什麼一樣。他站在唱片櫃前假裝挑片,但眼角一直偷瞄,偶爾假裝翻開一張唱片,又抬頭看她。眼神裡有一點愛慕,一點不安,一點「我不該這麼看你,但我忍不住」的矛盾。

那個眼神,像是在說:「我想要認識你,但我不知道怎麼開始。」

這場戲,是我小時候的「Gay awakening」。我當然不是被Molly Ringwald吸引,而是被Andrew McCarthy那種看人的方式所觸動。那個眼神不是要征服,而是像在偷偷邀請你進他的世界。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男生也可以用這種方式看另外一個人,用柔軟而專情的目光,不急不躁,像在等你發現他。

一個小男孩被另一個男孩的眼神所啟發,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現在想想,那就是我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溫柔的愛慕」。在那個充滿陽剛和競爭的世界裡,Andrew McCarthy的眼神告訴我,愛可以是安靜的,可以是小心翼翼的,可以是一種很輕很輕的靠近。

Andrew McCarthy從此成了我那個年代的偶像。

《St. Elmo's Fire》(1985)

在這部我看了無數遍的電影裡,Andrew McCarthy飾演Kevin,一個敏感的作家,暗戀著好友的女友Leslie(Ally Sheedy飾演)。Kevin的痛苦在於他無法說出口的愛,那種只能在文字裡傾洩的情感,讓他被周圍的朋友誤解。多年來,大家都以為Kevin是gay,因為他從不談女朋友,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寫作,對感情的事總是欲言又止。

那種被誤解的孤獨,那種愛而不能說的痛苦,在Andrew McCarthy的演繹下變得如此真實。他坐在打字機前的身影,他看著Leslie時眼中的渴望和絕望,還有那種明知道不可能但還是忍不住要去愛的傻氣,都讓我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每一次重看,都會為Kevin那種無聲的痛苦而心疼。

但就算他演過這麼多戲,對我來說,那個唱片行的情節仍然是無法超越的。因為那不是編劇硬塞的浪漫台詞,不是誇張的追逐戲,而是一場「偷看」。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真心的好奇,像是他在觀察你、記住你、然後打算用自己的方式靠近你。

多年後我才明白,那個眼神之所以會讓我心動,是因為它很真。真到我不管隔了幾十年,還是可以在腦中播出那個畫面,連唱片行牆上的海報和光線都還記得。那種真實讓我明白,原來愛情最動人的部分不是得到,而是那個瞬間的心動,那個讓你突然知道「我想要這樣愛一個人」的啟發。

現在的我,和J在一起也這麼多年了。我們之間的愛已經不再是那種小心翼翼的偷看,而是一種很踏實的陪伴。但我還是會想起那個場景,想起那雙教會我什麼是溫柔的眼睛,感激有那個瞬間讓我明白了愛情可以有多少種樣子。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永遠不會老,因為他們存在的方式,是刻在你成長的時間裡。Andrew McCarthy對我就是這樣的存在,不管他現在已經真的是名作家了,當然也老得跟之前很不一樣了,但我也不一樣了啊!而那個在唱片行裡深情試探的眼神,永遠是我青春裡的一道光。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