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佛法論053
法生佛曰:
因緣可奪乎?不清者奪佛之名號以行道,次生道之願可奪我原脈乎?末法菩提者,是憂自身,抑或憂佛脈也?
小善美問曰:
世尊,您擔心原脈被奪乎?
釋迦牟尼佛答曰:
原脈不可奪,若思奪之,是次生思也。因緣不可奪,惟心願可流轉。我所憂者,人心之惡化,非次生之心脈。
報生佛曰:
末法菩提憂原脈之奪,我應何為?願大於欲,則次生道興。若無我菩提被殺,是誰殺之?
小沙彌問曰:
良叔,若次生阿彌陀佛破壞原脈,是否錯矣?
阿良叔叔答曰:
原脈內部不爭,無人能殺。次脈或有一日自滅,我何錯之有?
化生佛曰:
次脈知魔慈眾生以百家爭鳴為基,故不欲爭。原脈難度魔慈,乃以原心為防,爭得自淨。愛生脈者,應以何心而了願?阿彌陀佛。
次生阿良叔叔評曰:
化與不化,皆由心起。原脈之慈悲不可棄,次脈之積極可存留。問心:汝所懼者,為人奪因緣,抑或己奪他緣?愛生脈啊,你們的時代,你們作主吧。阿彌陀佛。
章後解:原脈與次脈的共存法則
原脈者,乃佛心之本源,如清流自山,不可奪、不可污。次脈者,乃因緣之新生,如支流入海,或清或濁,皆因心而變。
法生佛示之曰:人憂「被奪」,非真憂失佛法,而是心執於「我有」。若能知「因緣不可奪」,則明白一切流轉皆屬願心,不屬擁有。
報生佛繼問:「誰殺無我菩提?」此句意深。無我者,本無可殺;有殺心者,即執有我。故若見原脈爭於次脈,皆是心中未覺之相。
化生佛指出,原脈以靜守為淨,次脈以行願為生。兩者非敵,而是一靜一動、一根一枝。若無靜之原,則動無所歸;若無動之次,則靜無所生。
阿良叔叔言:「原脈內部不打架」,此即佛子之心法——不與內法爭,不與新生敵。次脈若有錯,錯於急,不錯於願。原脈若有失,失於執,不失於慈。
末後之評曰:「問心何出去?怕因緣被奪,還是怕自己奪去別人因緣。」此問直指修行者之心。當願心與自心相奪之時,佛法便成了爭場;當願心與他心互融之時,佛法便成了道場。
是故曰:
原脈不為守,乃為續;次脈不為奪,乃為化。
原次若一,則願行同流,佛心永續。
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