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射手媽咪婷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射手媽咪婷婷
·
·
圖片來源:金石堂

很多人都說當父母年老,在醫院陪伴照顧的多半是女兒,也因此許多人希望第一胎能生女兒,不僅以後可以幫忙照顧底下的弟弟妹妹,在父母年老之後還能扮演照護的角色。

但有人真正站在這些「長女」的立場去思考嗎?為什麼一樣是父母的孩子,只因為出生的順序,就被賦予照顧弟妹的責任,甚至還會被要求放棄學業提早投入就業市場來幫忙家計,連弟弟妹妹生了孩子也要幫忙照顧,卻鮮少有人體諒身為長女的辛勞,而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這些看似抗壓性很強的長女,其實內心滿腹辛酸委屈,而《長女病》這本書便是作者張慧慈(小花媽)以親身經歷為出發,道出身為長女為何很難真正做自己,以及社會如何讓長女承擔這些不合理的責任。

其實,當我得知這本書的時候,我原本很篤定自己肯定沒有長女病,因為我並沒有被父母告知要照顧弟妹,也自認為沒有受到壓迫,但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赫然發現原來許多不自覺得行為,都是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是長女,所以必須在某些時刻做出退讓,也默許重男輕女的情況發生而不自知,尤其讀到小花媽在書中提到女性認為有娘家比什麼都重要,也因此總是被迫放棄遺產分配,這並不是發生在上一輩的事情,而是直到如今仍真實存在著。

書中提到:「長女習慣承擔責任,並不是天性,而是後天養成的。」

如果只是獨生女倒是還好,但如果底下還有弟弟妹妹,就會認知到父母的辛苦,就算父母沒有直接下達命令,長女仍舊認為自己有必要為父母分憂解勞,所以很多時候長女通常是手足之間學歷最低的那一個,因為長年為家庭犧牲奉獻,可能成為比較晚婚或未婚的那一個,結果到頭來又被要求協助照顧弟弟妹妹的小孩,始終沒有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或許有些人會不認同這些觀點,認為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通常享受比較多資源,但這只是在第二個孩子尚未誕生前,無論一開始資源是否比較豐厚,在父母的心裡總是不自覺把第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幫手,也是其他孩子們的榜樣,更因為較年長的關係,長女天生比較獨立懂事,所以善於察言觀色,以至於在職場上容易成為社畜,讀到這裡不禁倒吸一口氣,原來我自以為的效率,果真過去在職場上換來無止盡不公平的待遇,原來這跟身為長女的責任感是有所關聯的。

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給身為家中的長女們閱讀,也適合給所有人去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以及該如何以家族整體利益為優先去處理事情,而非犧牲特定人的自由與幸福,只因為承襲傳統社會的舊有觀念。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