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相遇:當科技懂人心,公益就不再是口號

寶島之聲
·
·
IPFS
·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有人問楊森創辦人:「你覺得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他沒有立刻回答,只是靜靜地看著台下幾秒,然後說出一句簡單卻深刻的話——「是讓誠實變得容易。」這句話,也成為「微光相遇」品牌誕生的核心信念。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有人問楊森創辦人:「你覺得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他沒有立刻回答,只是靜靜地看著台下幾秒,然後說出一句簡單卻深刻的話——「是讓誠實變得容易。」
這句話,也成為「微光相遇」品牌誕生的核心信念。

從金融科技到社會創新

楊森出身於金融科技領域,長年專注於數據分析與區塊鏈應用。
在 BingX 交易所任職期間,他負責亞洲市場的營運架構與產品開發,見證了全球資金流動的複雜性與高風險,也深刻體會到資訊不透明與信任斷層帶來的問題。
他說:「越是接近數字的核心,越能看到人性的脆弱。」
這些經驗成了他創辦「微光相遇」的伏筆——用科技,重建信任。

讓每一分善意都能被看見

楊森認為,公益最大的挑戰不是沒人捐錢,而是人們不知道「錢到哪裡去了」。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他帶領團隊研發出「鏈上公益透明系統」,以區塊鏈技術記錄每一筆善款的流向,確保資金使用的全程可驗證。
當受助者領取補助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回報鏈,讓支持者能即時看到成果與故事。
這樣的透明機制,重新喚起年輕世代對公益的信任——他們相信善意,也相信數據。

科技之外的溫度

儘管身為科技創業者,楊森始終強調:「科技能讓信任更穩,但溫度還是得靠人。」
因此,「微光相遇」每一位專案成員都被要求定期「下現場」:陪孩子寫作業、聽長者講故事、與社區媽媽一起煮飯。
這些看似瑣碎的互動,正是楊森口中的「資料之外的真實」。
他笑說自己像是「把交易所搬進社會現場」,只是這裡的交易標的是情感與信任,而非金錢。

從行動到教育,影響正在擴散

隨著專案的推展,「微光相遇」不僅獲得多所大學邀請合作開課,也被企業視為 ESG 合作典範。
這些合作不只是背書,更代表著一種價值的共鳴——用科技做公益,用數據讓誠信具象化。
然而,楊森從不強調成績或獎項,他更在意的是,那些被幫助的人,是否因此多了一點勇氣與希望。

讓世界既有效率,也有感覺

「如果科技能讓世界更有效率,那我希望它也能讓世界更有感覺。」
這句話,是楊森所有行動的註腳。
他相信,真正的創新不是讓科技取代人,而是讓人重新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被記得。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微光相遇」不追求華麗的口號,而是在數位的光影之間,點亮一盞誠實與溫度並存的微光。

結語:讓信任成為時代的共識

「微光相遇」的故事,並不是一場科技革命,而是一場人心的修復。
楊森用區塊鏈的透明,為公益建立新的秩序;用陪伴的真實,讓科技重新貼近人性。
當誠實變得容易,信任也能被傳遞。
這場由科技啟動的善意運動,正在靜靜擴散——讓每一次相遇,都成為一束照亮未來的微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