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老師,我不會畫圖!」——我怎麼讓阿公阿嬤敢開口、敢創作?

Anne
·
·
從主題設計、話題引導到低成本創作,這堂課讓據點教室變成每個人都能發聲的舞台。文末開放免費索取教案。

我曾就讀於中正大學成人教育高齡所,這些年來一直在社區據點為長輩授課。今年年初讀了一本關於藝術治療的書,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重要的不是畫得好不好,而是透過藝術創作,把內在表達出來。」

這句話讓我開始認真思考:既然每個人都不一樣,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會不一樣。我想,也許今年我該做一個改變——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這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因為我最常聽到的是這些話:
「老師,我不會說!」
「老師,我小學都沒畢業,我不會畫圖啦!」

當你把麥克風遞出去、把畫紙發下去,結果往往只是……一片安靜和發呆。

於是我開始仔細設計整堂課程:

  • 該選什麼主題?

  • 要設計哪些有趣的環節,才能自然地引導大家開口?

  • 怎麼讓活動貼近大家的日常?

  • 如何在有限經費下,也能融入簡單的藝術創作?

🌟課堂上的驚喜比我預期的還多

沒想到成果遠超我想像:
大家唱歌唱得好開心;
說不會畫的人,居然每個人都完成了與眾不同的作品;
還會四處欣賞同學的畫作,互相誇讚、激發靈感。

我自己真的可以很驕傲地說:
我終於把課堂,從「老師說、大家做」,變成「阿公阿嬤說、自己畫」的課堂。


👩‍🏫這堂課到底怎麼進行的?

我所設計的教學流程,兼顧了三個核心:

1️⃣ 話題引導:讓每個人都能說一點

每堂課我會設計一個主題,例如「我的午餐」、「小動物」、「一首老歌」,搭配一些簡單的提問,讓每位學員都可以分享一點生活經驗或回憶。

2️⃣ 主題創作:畫出自己想說的話

我不教技巧、不畫範例,只給一些方向引導,讓大家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畫畫。即使一開始說不會畫,最後大家都能畫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3️⃣ 互動觀察:彼此欣賞,而非比較

畫得快的人,可以去看看別人畫了什麼,也會有新的靈感交流;畫得慢的,則有充裕時間完成,不被催促、不被干擾。

這堂課的本質,其實是對話——用顏色與線條來說話、來表達自己。


📩 想免費索取這份教案嗎?

我相信,這樣的課程不該只是我一個人在做。
如果你是老師、志工、陪伴者,或者對藝術與社會關懷有興趣的人,我誠摯邀請你來索取這份完整的教案流程。

我會免費提供 PDF 教案與說明,希望它也能為你帶來靈感。

填寫表單 👉 [Google 表單連結]docs.google.com/form...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