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停刊四年|雜草叢生 荔枝、芒果樹結果 前採主到場紀念:香港或許仍需要真正的記者
今日(23日)是《蘋果》停刊四周年,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蘋果日報大樓,亦置空了四年。大樓外的雜草叢生,大閘外,今年被換上寫上「危險」、「不得擅進」的警告,指物業屬香港科學園公司所有,如未獲書面准許擅自進內,將被視為非法侵入,下午有前《蘋果》記者到門外拍照相聚、紀念。
文|集誌社記者

大門前依然有用紅色油漆寫上「還返自由比我地球」的塗鴉,外牆蘋果日報、NEXT DIGITAL的招牌,沾上污漬,招標下方的辦公室,玻璃內貼有「香港加油」四隻大字仍在。門外雜草叢生,熟成的芒果和荔枝掉落至散滿玻璃碎的地面,寥寥幾隻蜻蜓從閘外飛過。門前貼有食理署告示,指今年6月21日曾在此施用除害劑。

約下午三時半,幾名前《蘋果》員工來到門外,前《蘋果》採訪主任蔡元貴和兩名前同事,攜相機到場拍照留念。在《蘋果》任職超過 20 年的蔡元貴指,現時已甚少機會和舊同事聚會,加上「某一啲日子特別會記住,想睇下有咩變化。」蔡元貴指,在現時的社會氣氛下,人們普遍不會說心底話,不論「政府啱聽唔啱聽」,他亦難以衡量社會上是否仍有人懷念《蘋果日報》。


正門右方有一棵荔枝樹,數粒荔枝掉落在地面,外殼裂開,流出果汁,惹來昆蟲在荔枝上停留。蔡元貴自嘲「失禮」,「做咗超過 20 年先知停車場有棵荔枝樹」。他指,往時香港曾有村民栽種荔枝樹,果實亦有經濟價值,但現有的荔枝樹都不是種來吃,「好似浪流牛咁被廢置,但都仲生落去,自生自滅。」他因此聯想到《蘋果日報》或某些同事的現況。

香港或許仍需要真正的記者
提到近年不斷有記者及其家屬受不知名人士滋擾,蔡元貴指往年從事新聞時亦曾聽到若業界出現批評聲音,便會被「所謂的國家機器」批判,對此「不意外」,但為一些有天份和經驗的行家,因此而離開業界感到惋惜。
他又指,在《蘋果》和《立場》剛結業時,自己對新聞行業的未來發展,曾決絕地說過「仲推人去死?自己都唔敢做」。但現在看到仍有不少人加入新聞行業,「冇理由抹殺人哋團火」,認為香港或許仍需要真正的記者,「在非常狹窄的空間下反應民意」。

見證「時間的記憶」
曾在《蘋果》港聞組任職兩年的葉小姐(化名),連續第四年來到蘋果外。她指,《蘋果》停刊後的一兩年,仍見大樓貼有很多標語,但隨時月流逝已逐漸剝落,公司外的植物則越來越多,今年首次看到荔枝樹,「好似成嗰 building 交返畀大自然掌管,仲好有生命力」。她又指,雖然辦公室內已沒有人,但看着建築物外圍的變化,也能從中見證「時間的記憶」。
葉小姐現時已沒有從事新聞行業,「想將最後嘅回憶留喺《蘋果》」,加上考慮到現實環境充滿掣肘,未來也沒有打算再從事新聞。她視今天為和舊同事重聚的日子,「想喺呢個日子返嚟,當一個悼念又好,聚會又好,記憶返當時嘅片段。」

《蘋果》創辦人黎智英,及前行政總裁張劍虹等六名高層,被控涉嫌違反國安法的案件,預計在今年七月進行結案陳詞。葉小姐表示,一直有和前同事留意相關案件的進展,她寄語在獄中的前同事:「我淨係想佢哋平安冇事,以舊同事嘅身份,任何嘢我都唔會後悔。」蔡元貴指,今年底是案件的關鍵時刻,關乎刑期的長短,但已等待多年,他對此沒有強烈的感覺。

四年前今日( 2021 年 6 月 23 日),《蘋果日報》宣布停刊,在 6 月 24 日,出版最後一日的《蘋果日報》,頭版標題為「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印刷量破記錄達 100萬份。
壹傳創辦人黎智英、前行政總裁張劍虹、前副社長陳沛敏、前總編輯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前主筆楊清奇,分別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刊印、發布、出售、要約出售、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行。案件在 2023 年 12 月 18日開審,仍在審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