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活动讯息(按下报名可获得小铃铛通知) · 回放

夜话125期回放 文倩 从「快闪乌托邦」活动到数字游民2.0与线下社区

Robert
·
·
IPFS

8月23日的夜话,嘉宾是@文倩 讲的是「快闪乌托邦」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实验,利用数字时代的技术和理念,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构建临时的理想社区。最近在福建屏南举办的数字游民生活周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它借鉴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吸引了近300位参与者,通过130多场活动,探索了一种融合了远程工作与乡村生活的可持续模式。这一现象也反映了中国大陆数字游民2.0的独特趋势:与西方精英化的“地理套利”模式不同,中国的数字游民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许多年轻人转向探索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流动于城乡之间,并利用国家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的政策红利,在各种线下数字游民社区中寻找新的机遇和出路。

感谢文倩来分享,这是她的笔记:

“快閃烏托邦”夜話回放,城鄉融合與Glocal,小紅書的小紅村

本次夜话讨论在YouTube上进行了直播和录屏,并分享了群组链接以供交流。以下是文字记录撷英。

大家探讨了Web3行业的会议传统,认为其与政府喜爱开会的现象有相似之处,部分活动可能是“赔本赚吆喝”。有观点认为,像Zuzalu这类活动的发起人有其目的性,但回报不一定是直接的金钱,也可能是为了名誉等超越金钱的价值。参与者背景多样,涵盖了Web3、AI、治理、长寿和理性主义等领域。讨论中提到一句Web3的名言:“为利而来,为信仰而留下来”,认为许多人最初被利益吸引,但最终因为理念而留下。

还将“生活周”与Zuzalu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更侧重于“让Web3重返生活”。有人提到,一些行业交流容易形成一个个互不往来的小圈子。此外,也谈及了乡村振兴和助农直播等社会议题,指出有些项目看起来像是被催促上架的。

讨论进一步延伸至远程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平衡问题。有与会者提出,国内许多公司要求坐班的工作模式,使得员工很难真正放松并享受生活环境,因为远程工作被认为难以榨取“剩余价值”。不过,大家普遍认为,在多地创建社群,尤其是与校园相链接的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为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元的可能性。

聊天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分享,例如“DAO”这个名字源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对“游民”一词的古典解释。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