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莊程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國民黨如何親中?江啟臣的國民黨又如何不去親中?

莊程洋
·
·
2020年投稿至《綠色逗陣》網站。現網站失效,因此刊登於此。2020年江啟臣就任國民黨主席後,受聯合報專訪時說:「想透過國民黨平台做兩岸的生意,請離開。」想建構國民黨人不受中國利誘的印象,但中國國民黨作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捍衛者,關鍵從來都不是「黨員是否會被利誘」的個人操守問題,而是「認同本身為中國人」的集體認同錯亂,導致在政治上親中資敵的必然結果。

近日國民黨黨主席改選,江啟臣獲選新任黨主席,日前江受聯合報專訪時說:「想透過國民黨平台做兩岸的生意,請離開。」並提到,「黨和黨的交流不應該是做生意,而是為人民解決問題,不是為個人利益。」數十年來,大批國民黨人搶破頭去成為中國指定的「政治買辦」(或者說為了成為買辦而變國民黨人?),配合中國「以經促統」的圖謀,壟斷「兩岸和平紅利」。就算國民黨將來會「為人民解決問題」、宣示「黨與黨的交流不應該是做生意」,江的說法依然閃躲台灣人的疑慮:親中的國民黨,會像這次武漢包機一樣,優先為「認同中國的」人民解決問題?再者,「黨與黨的交流不應是做生意」,所以要直接談政治?要簽「一中和平」協議?  

台灣既是中國宣告的「核心利益」,美國也將台灣視為「將衝擊美國利益」的潛在衝突所在地。但相較於國民黨對美國的猶疑態度,近十年來,國民黨對中國的態度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篤定。馬英九執政期間,在在向島內外宣示,國民黨願以簽訂協議的方式,向中國擔保「不會損失核心利益(台灣)」;多年後,當西方世界逐步認知中國的崛起必然會損害本國政治運作、市場機能及社會生活之後,國民黨人仍在習表態「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並在反送中事件爆發之後,持續裝瘋賣傻地說「一中各表」,遮掩自身仍舊踩穩「為中國守護核心利益」的立場。  

 「為中國守護核心利益」的立場,與其說是根源於中國民族主義的認同,也是由於國民黨在1990年以來,力促兩岸市場整合所帶來的各種利益,皆為中國守護核心利益的行動而生。  

自1990年代,國民黨政府開放台商間接對中投資,其實也有大量黨營企業資本西進,許多國民黨人也因此獲益。對中國來說,則是藉由台商迅速與世界產業鏈接軌,這就是台灣做為中國核心利益的初步實現。第二是政治利益,國民黨人能影響大多數的台商協會,利用對中的政治代理權,交換台商對己的政治忠誠,並在島內選舉時兌換成選票。對中國來說,台商做為將台灣市場整合進中國市場的政治籌碼,確保台灣政府會面對龐大的民意壓力,因此不會逆轉台資西進的政策走向。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台灣資本持續西進,中國再度實現其核心利益。第三,2005年,「連胡會」公佈五大願景,國民黨將「承認九二共識」、「簽署和平協議」寫入黨綱。這是向社會大眾表明,國民黨就是中國在台代理人,國民黨人將循黨綱去促成中國統一台灣的終極目標。對中國來說,在台灣政界維持一個會自動阻抗台灣人共同體形成的政黨,就是確保中國能夠持續利用台灣主權地位的不確定性,做為疏導中國內部不滿民意的出口,這也是中國核心利益的實現。 

國民黨人在中國崛起的三十年中,「為中國守護核心利益」的行徑歷歷在目,若新任主席真要國民黨的「贏得台灣社會的信任」,國民黨應該針對上述三項實現中國核心利益的做法,斷然地改弦易轍。筆者在此提供三項對治的方案。 

針對台灣資本滯中的現況,正當美中貿易戰仍未結束、武漢肺炎正熾,國際經貿秩序尚在重整時,國民黨應放棄中台之間簽訂ECFA的堅持,督促執政黨與其他先進國家簽訂單邊或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明確地表明「協助台資不被中國政治力所役使」的態度,讓台資能夠返鄉,或是轉往他國投資。再者,針對大量台人旅中的現況,國民黨應支持修訂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一:「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持有居住證或領用中國護照」,使長期居留中國的台人不再被迫成為政治籌碼。最後,國民黨應修正黨綱中關於「《連胡五項願景》」相關條文,並且應在黨綱中明確載明「拒絕一國兩制」。 

若中國國民黨能推動以上三項對治方案,相信必能「贏得台灣社會的信任」。但假若國民黨人持續用華麗詞藻避重就輕、模糊焦點,甚至說自己「不親中甚至比較親美」,筆者只能悲觀地問:中國國民黨能不親中嗎?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