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面對這衝撞無果的社會 有多少人選擇把自己活成一棵植物?—《素食者》
管他世界的壓迫與否定,她找到了唯一的出路:成為一株植物。

我們真的自由嗎?儘管看似能夠在不違背法律的情況下,依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做選擇,但尤其是生活在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東亞地區,我們身上其實都背負著看不見的限制;包含道德、慣例等,雖然理論上不具有強制力,但我們總會在一些關鍵時刻明確感覺到那些隱形規範,而諷刺的是我們既是受困者,卻同時也是困住其他人的枷鎖本身。《素食者》所控訴的正是關於這樣的現實。
一旦不再「聽話」 就被打為麻煩人物
透過三個部分構成的《素食者》,講述的是一位主婦「英惠」與社會規範產生斷裂,最後只能從精神世界逃離的過程。儘管三則故事分別從丈夫、姐夫與姐姐三人的視角,以連續的時間段來訴說,讀者並沒有機會從主觀的角度看見「英惠」的內心世界,但她無疑是故事的核心,而藉由這種外人「觀察」的角度,也更細緻且幽微地呈現出一個總是「聽話」的人,如何成為眾人眼中離經叛道的麻煩人物。
「英惠」無疑是個悲劇性的人物,而《素食者》之所以能夠帶來強大後座力的關鍵,有很大一部分在於這一切的起因,竟然僅是因為她想要「吃素」。只是意圖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又會怎麼樣嗎?隨著情節的鋪陳,讀者將看見這樣的行為背後,其實是長時間的壓迫下一種微弱自我意志展現的企圖,但光是這樣就足以被講求「禮教」、「服從」的體制是為反抗,招致批評、道德綁架、暴力,並且一步步將主角逼回自己的內心世界,由素食轉變為絕食,甚至決定成為一棵不需要社交、服從規則的植物。
因為能傷害的只有自己 他們選擇成為人群裡的「植物」
在不被聆聽的狀況下,英惠的話越來越少,甚至呈現與社會解離的狀態,並且將傷害自己視為自己最後的權利;但諷刺的是,那些聲稱為她著想的人,卻從未真正嘗試理解她的內心,並且一次次嘗試用外界的框架來勸說、威脅,把英惠綁架回禮教的束縛當中,直到他們放棄都還不知道自己的所做的那些「為你好」,正是把英惠推入瘋狂的最大兇手。而這樣的內容,或許更能夠觸動接受現代教育,不再盲目尋求尊師重道、更重視自我,卻因此經常與父母的舊觀念產生衝突,並且感受到挫折、矛盾的人們。
看完《素食者》其實滿感慨的,它戳破了這個時代的「自由」神話,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亞洲社會的自由是有條件的,一旦這樣的「默契」被打破,就必須面臨整個體制的反撲,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必須受人擺佈。但另一方面,它也提醒了我們身上束縛的存在,甚至用了「姐姐」這個角色,嘗試刻劃出我們是如何成為體制的幫兇;累積了上百年的結構,大概很難在短時間改變,但至少我們可以開始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以及想要活在怎樣的社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