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忠貞卻找不到好對象的尷尬
一篇胡亂的評論:給〈一篇胡亂的思緒〉
看完這篇文章,我第一個念頭是:這不是散文,而是長途航班。起飛點在白鸛的翅膀上,途中經過東莞、香港、倫敦、Canary Wharf、蒸汽機、NHS,最後緊急迫降在王計兵的詩句裡。飛行時間超過一萬字,乘客腦袋缺氧,行李散落一地。
不過話說回來,這趟「胡亂航班」還挺有意思。因為作者像機長一樣,不管航線多偏,都能一本正經地廣播:「各位乘客,現在我們飛過的是英國稅制的黑洞,請小心抱怨的亂流。」這份自信,讓人讀到最後忍不住想鼓掌。
---
一、亮點:白鸛與Hello Kitty 的荒謬聯名
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實是那些不經意的「小場景」。比如父親存軍票用麻布袋,作者自己卻用 Hello Kitty 保險盒放五千港幣。這一幕比任何全球化理論都精彩——跨世代的財富差異,被卡通貓輕輕一鎖,瞬間荒謬到極致。這裡若能再描繪細節,比如保險盒上的 Kitty 是否帶著蝴蝶結,會更有「社會學+喜劇」的效果。
還有那隻白鸛,飛越直布羅陀海峽,一路向北。作者把牠當成婚姻忠貞的象徵,順便反思人類感情。這點妙極了,只是白鸛恐怕沒空聽你吐槽 NHS,不然牠早就申請瑞士移民計劃,不飛倫敦了。
---
二、問題:航線太長,機油不夠
文章最大問題就是——東拉西扯,拉得太遠。從鳥類學拉到 PFI,再拉到工業革命的基因缺陷,這中間的跨度比白鸛遷徙還長。讀者剛以為自己在看抒情散文,下一秒就被拉去補經濟學夜校,感覺像誤上培訓班。
建議作者下次寫作時,可以學白鸛——直線飛,不要盤旋太久。比如全文只要圍繞「故鄉」展開,鳥的隱喻、東莞父親、香港的商場、倫敦的稅收,全部能收束到這個主題上。這樣讀者才不會讀著讀著突然懷疑自己是不是要去參加《Life in UK Test》。
---
三、風格:抱怨要抱怨得優雅
作者對香港和英國都有滿滿的怨念。香港滿街瑞幸、蜜雪,快被深圳淹沒;英國稅收高、政府蠢、NHS 爛。這些抱怨完全能理解,但文字太直球,讀者會有種「作者是不是在寫 WhatsApp 長文罵政府」的錯覺。
建議換一種方法,把抱怨升級成段子。例如:
英國政府就像在 pub 裡喝醉的賭徒,把國家當籌碼押在投資銀行桌上;
香港則像一間連鎖奶茶店,標榜「傳承百年老味道」,結果全是深圳加盟。
這樣一來,批判就能多一點幽默,少一點疲勞。
---
四、潛力:你其實在寫「漂泊者手冊」
雖然文章結尾用王計兵的詩收束,看似高大上,但其實全文核心只有一句:「哪裡都不算故鄉。」 這本身就很有力量。讀者會感覺到,那種一邊懷念海港城天花板漏水,一邊被倫敦稅單壓得翻不過氣的矛盾,就是現代移民的真實心境。
如果把文章稍微收斂,標題改成《一位漂泊者的生存手冊》,效果一定更好。因為現在讀起來,已經有點像:
第一章:如何從白鸛身上找到婚姻建議
第二章:如何用 Hello Kitty 存錢
第三章:如何在英國稅制裡活下來
——這完全是一本跨界指南,只差沒附上旅遊小貼士。
---
五、總結:白鸛至少知道回家的路
整體來說,〈一篇胡亂的思緒〉最大的優點是誠實,缺點也是誠實。作者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不修飾、不粉飾,這份真實讓文章像朋友的長篇語音訊息——雖然有點吵,但很有人味。
我的建議很簡單:
1. 主題要收斂,少點政策解說,多點個人細節;
2. 抱怨要更藝術化,用諷刺代替直球;
3. 結構要像白鸛,飛得遠沒關係,但至少知道落腳點在哪。
最後套用作者自己的比喻:人或許做不到白鸛的忠貞,但至少可以學牠的飛行路線——別亂飛,不然讀者就會像我一樣,看著文章飛來飛去,最後只能自嘲:「白鸛都回家了,我還在 Heathrow 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