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反思】從叛逆到溫柔的勇氣——選擇的詮釋與靈魂的實踐

KO++FL/加加
·
·
IPFS
·
這是一段 KO++FL 作為 洪嘉翎(Hong Chia Ling)在這過度規訓與過度勵志時代中的個人反思,歡迎指教與討論
敬請追蹤 加加 KO++FL 的 Instagram:@fightwithladyplus2

I. Intro|當確信還未燃燒

2019年,一個清晨6:15,我擠在通往江南大熊藥廠的通勤公車上。人潮洶湧,我卻在心中細細咀嚼〈未走之路 The Road Not Taken〉的詩句,詩中主角並未確實踏上特別「不同」的一條路,而是在多年以後用「我走了那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的方式敘述過去的決定,賦予它意義。不是選擇造成了改變,真正改變我們命運的,是我們對選擇所投注的信念與詮釋。而當時的我用這樣的Motto看待與擁抱自己的選擇:

「你沒能戰勝別人的碎嘴和視線,或許只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確信,抑或你還不夠熱愛而已。Maybe the barbs and stares of the world still sting because your certainty wavered, or your love for it hadn't yet caught fire. 」— 洪嘉翎(2019)

2019年洪嘉翎對於自己的詮釋

時光荏苒,來到2025年,當我將2019年的體悟分享給後輩以作勉勵之時,也同時深深回顧了自身,心中悄然湧現了新的Motto和感觸:

「人生的道路由無數選擇鋪就,最終能抵達何處,往往取決於我們靈魂深處願承載多少勇氣、魄力、智慧與熱忱。Life’s journey is woven from countless choices, and our destination unfolds in measure with the courage, wisdom, passion, and daring our soul is bold enough to embrace. 」— 洪嘉翎(2025)

2025年洪嘉翎對於自己的重新詮釋

II. Reflection|我不是你說的那個我

我是個永不服輸、總在叛逆與挑戰中的人。2019年的我,帶著幾分桀驁不馴;而2025年的我,雖未妥協,卻因為經歷與沉澱,在不自覺中多了一些與世界和解的溫柔。

我逐漸體會到,唯有我們先讓自己的靈魂飽滿,充盈著喜樂、感恩與正向的能量,才能強大而勇敢地去接納那些由我們自己選擇、看似反骨、難以被世俗理解、甚至飽受批評的行為;才能真正擁抱那樣子的我們自己。

我始終叛逆,始終不願低頭。但那不再是為了反對誰,也不是為了宣洩對社會不公的憤怒,而是因為——我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的選擇,也深深相信:我,值得那些美好。

然而,也正因為我如此重視信念的投注與意義的詮釋,我聽不得兩種形式的關心,即使說者無心,但產生的刺痛感便格外強烈。一種是純粹的否定,例如:「你幹嘛要活得那麼認真?」「你那麼努力最後也沒什麼用啊!」「做這些幹嘛?能幹嘛?」——這些語言無異於對我說:『你愛錯了、想多了、白費了。』這是一種對靈魂行動的無效化,也是一種將信仰與熱忱踐踏的語言暴力。因為這些話與我的核心信念直接衝突,一旦輕蔑我為我的選擇進行的投注與詮釋,就等於是在否定我的存在和存在方式。

而更讓人難以承受的是另一種偽裝成鼓勵的語言,例如:「你那麼有才,一定可以如何如何...」「你這樣很可惜,為什麼不去做更什麼什麼的事?」——這些話乍聽是肯定,實際上卻在用他人的坐標系來重新包裝我。說者看不見我做出選擇背後的詮釋,只看見他們心中對『成功』的定義。這類語言最讓人無力的地方在於:他們未曾真正看見我,卻已經替我定義了我。我不想在證明『可以成功』、『比別人更行』之類的價值體系裡浮沉,即使人類的確似乎是靠著嫉妒心和優越感而不斷進化進步。我只是想誠實地活著,守住內在的答案、將信仰投注於選擇中,讓熱忱和智慧雕塑靈魂的樣貌,不再需要被翻譯為別人理解的模樣——我就是我。

我不是一個被期待形塑的產物,而是作為一個主體,一個「選擇與詮釋的實踐者」。這些選擇本身即為我,即使沒有明確結果,我仍然選擇相信。


III. Reconciliation|那不是背叛只是頻率差而已

但坦白說,這樣的我,也曾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受過傷。當我期待一場理念交匯的對話,卻只換來形式上的配合或是層次不夠;當我投注深度誠意與美學感知的函攝,卻收穫粗糙與敷衍的回應——落差感往往讓我難以釋懷?於是我逐漸學會:合作,不等同於靈魂共振。

並非每一段合作都必須達成共鳴,有時那只是一次「功能型的相遇」,不必強行期待「價值型的契合」。我學會為每次合作設下三種預期:

  • 底線:任務完成即可;

  • 中線:合作無礙,略有默契;

  • 頂線:彼此價值激盪,產生火花。

如此一來,我不再把失落視為背叛,而是視為一種自然的頻率差。最後,我還會告訴自己「這段合作若未抵達我渴望的深度,不是誰的錯,只是不共振、未臻和鳴而已。」這樣的我,依舊可以保有溫柔,但不再讓自己被耗損。


IV. Outro|靈魂不需要翻譯只需要被相信

我想,這便是從叛逆走向溫柔的勇氣。不是放棄堅持,而是選擇在被誤解與碰撞中,依舊不動搖地相信:我的選擇,是有意義的。我的存在,本身即有價值

或許這就是成長的真義:不是變得世故,而是變得更加真實;不是學會妥協,而是學會在堅持中保持溫柔。無論世界如何定義成功,我的靈魂已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說話——那是不需要翻譯的語言,是屬於我的、獨一無二的存在方式。無論如何,我都選擇相信,相信每一個當下的選擇,都在編織著獨屬於我的人生詩篇。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是而已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生活事

❤️ Donate 您們的 KO++FL,一人一USDT 救救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