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也健心
這是一本傳奇教練「丹約翰」所著的書籍,書中記錄了丹約翰對於訓練及人生的想法,書中的小章節分成一個概念、一段故事來敘述。
今天,我想節錄書中的第八章節的概念,與各位聊聊。
8、東尼・羅賓斯⋯⋯痛苦與快樂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羅賓斯所提出的痛苦與快樂法,讓他大開眼界。
如果能達到目標,我就會開心。
如果不行,我就會難過。
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必須更瞭解痛苦與快樂。
未達到目標會不會感到快樂?會。
達到目標會不會感到痛苦?會。
以上需要好好討論。
該從哪個方面去討論呢?我想就從一件事物不只有黑與白這個地方著手吧。
未達到目標的快樂與痛苦
未達到目標的痛苦為何?快樂為何?
假設你所設定的目標計畫是,在三個月後瘦下 5 公斤的脂肪,並為此請了教練。
教練告誡你,這三個月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及規律運動與重量訓練,才有機會達到這個目標。
你必須要減糖,不吃加工食品、垃圾食物,每日飲水量必須足夠,不能熬夜會影響隔天的訓練狀態與恢復狀況。
還要每天上健身房把教練給的課表給吃完,吃完後還需要做40分鐘的有氧運動,一整天的運動量才算完成。
這些紀律對於平常沒有習慣的人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那麼,相反的,只要不嚴格執行計畫,就可以快樂的過完這三個月,對吧?
既然如此,未達成目標都有其痛苦與快樂之處,關鍵就在於如何調控兩者之間的平衡。
達到目標的痛苦與快樂
達到目標的痛苦為何?快樂為何?
達成目標的快樂自然不用多說,以上方的例子而言,三個月後減掉 5 公斤的脂肪,不僅有成就感與滿足感之外,體態改變了,人也更有自信了。
再加上實際執行的計劃是有效的,就可以延伸計劃,有信心的往下一個目標邁進。
這是快樂的成果與報酬。
那為什麼達成目標會痛苦呢?痛苦在於你必須要維持三個月所培養的好習慣與飲食方式。
並不是說度過了三個月之後,人就可以擺爛,又回歸到原本的生活模式,這樣子所得到的結果,很快就付之一炬,又得要重頭開始。
意思是維持有維持的成本,中間的過程有中間過程的付出,不改變有不改變的快樂,努力付出後有真正得到的回報。
這些都是很實際的快樂與痛苦交織而成的過程。
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過程?
有些人忍受力較好,他能夠一次改變生活中多項壞習慣,並持續執行下去,有些人則不。
我覺得從中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我曾經試過很嚴格的飲食控制,也嘗過完全放縱的飲食方式,就因為如此,才能夠從中找到平衡與長期執行的方法。
那就是「變動式調整」,或者說,「在痛苦與快樂之間擺盪,找到平衡點」。
如果感覺已經撐不下去了,可以快速彈性調整內容,放鬆一點,讓痛苦值下降,快樂值上升。
舉例來說,如果一週七天都不碰糖很痛苦,一週七天都吃甜食很快樂,那是不是能與自己妥協,一週五天戒糖,其中兩天可以允許自己吃甜食呢?
又或者,如果訓練時已經感覺到重量不那麼重,自己也有把握挑戰更重、更痛苦的訓練,是不是可以試著加一點重量,讓身體承受更大的痛苦,加速訓練的成果。
以上這些,都是在設定目標後,真正去執行所會遇到的心態問題,而這些問題不會在達成目標後就消失,他會一直存在。
所以,我們真正要培養的是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所有你想追求的,有價值的事物。
健身,也健心,共勉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